研究称高血压确诊初期部分患者可不用降压药物(图)

大鱼新闻 健康 2 months

7月1日,由中国香港学者与深圳学者合作发表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高血压确诊的最初几年内,部分老年患者可在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恢复正常(这与高血压一直以来被认为需要持续用药的观点有所出入。

5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高血压达标中心主任熊岗对九派新闻表示,“这篇论文提出的只是一种观点,还不能形成一种指南性的治疗意见。只是有这种可能性,大家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多观察。”“可以去尝试,但一定在保证高血压综合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包括长期的血压跟踪、定期的医生随访等,观察血压是否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波动。”他同时提醒。

他还介绍,其在门诊遇到一位22岁的高血压患者与一位28岁的高血压患者。被问及高血压是否呈现一种年轻化趋势时,他指出,“我个人觉得不是(高血压)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是你自己对身体没有重视,可能是生活方式不良导致的。”

【1】“病人完全戒烟戒酒很难”

九派新闻注意到,该研究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或机构的学者开展。其从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2006~2018年)和英国老龄化纵向研究(1998-2016年)中纳入2760名33-99岁的成年人,这些人没有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且在基线时和随访期间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6年期间,分别有66%和70%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其中52%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 mmHg,60%的患者舒张压降低≥3 mmHg,42%的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

论文分析指出,在随访期间戒烟、戒酒、BMI恢复正常、开始抗糖尿病与降脂药物治疗,都与高血压缓解有关。

研究认为,在没有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近70%的受试者血压降低,40%的受试者高血压得到缓解,这一发现挑战高血压是终身疾病的普遍观点,可能对高血压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不过,研究也承认,由于数据量有限,对这些比较结果的解释应该谨慎。同时,其对高血压缓解的潜在因素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本研究中观察到的导致血压变化的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被问及该研究结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时,熊岗认为,这篇论文只是代表一种观点,不能作为临床工作的实践指南。成为指南需要有更多的证实,或者在临床中反复实践。

据他介绍,这项研究入组的患者是中轻度的高血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一点在指南(注: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早已明确。“但对于病人来说,完全戒烟、戒酒可能很难”。

“我们始终强调个体治疗的特殊性,同一个病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是不一样的。”他认为,不能用统一的方式来治疗这类病,还是应根据病人的接受程度,治疗一定是病人和医生相配合。

【2】年轻人得高血压或因生活方式不良

“对于刚确诊的高血压病人,首先明确是原发还是继发”。熊岗介绍,原发性高血压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高血压,要考虑药物干预或生活方式干预;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全身的其他疾病导致血压增高或难以控制,如肾上腺瘤、垂体瘤、醛固酮增多症等,要针对继发疾病治疗。

他表示,原发性高血压在90%以上,继发性高血压约10%。他看过的一个28岁的高血压病人,就是继发性高血压,“查出来是垂体瘤”。

高血压正在呈现一种年轻化趋势吗?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7.5%,大约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患病人数约为2.45亿。

熊岗在接受九派新闻采访时介绍,他在高血压门诊遇到很多30多岁得高血压的病例,“前天碰到一个22岁的”。

他指出,在一个正态分布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在年轻人的区间本身就存在,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可能就会出现(高血压)。

“有一定的年轻化趋势,但不一定是大趋势。”他表示,(年轻人患高血压)是否呈现增高的趋势,需要调查后才能有结论。

【3】持续的药物治疗与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

一直以来,高血压被认为是一种需要持续用药治疗的终身性疾病。熊岗在受访时介绍,“确诊高血压后,如果在150、160mmHg以上(中高度高血压),没有药物干预的话很难恢复正常。”

他补充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与体重的变化,若没有生活方式干预,血压可能越来越高。“所以要进行持续的药物治疗,最重要的还有持续的生活方式干预。”

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下称“指南”)是我国高血压临床实践的主要依据。其明确,降压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血管风险,判断何时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具体而言,对于血压水平140-159/90-99 mmHg的高血压患者,如果心血管风险为低危/中危,可进行4-12周的生活方式改善,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如果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很高危,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对于血压水平≥160/10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不同人群的药物治疗时机与血压目标值。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

此外,指南指出,“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预防、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可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较旧版,其在建议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不吸烟、限制饮酒、增加运动、保持心理平衡七项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睡眠管理措施,帮助高血压患者进一步管理血压水平。

【4】高血压的自我管理

高血压会合并一系列疾病,包括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脑梗、脑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病)等。

2017年,一项由中美学者在全国29家医院200多万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的研究显示,18%的患者合并糖尿病,9.2%合并高脂血症,14.1%合并冠心病。

该研究还发现,与女性高血压患者相比,男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伴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13%,伴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7%。

对于不同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方案与降压目标也有所不同。“作为一个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有无合并靶器官损害来综合考虑。”熊岗称。

他向九派新闻举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压要求更低,一般要求降到130/80mmHg,他降到120/80mmHg即可,“要根据不同情况来调整”。

降压需要医生与患者的配合,更离不开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这也是他在受访时所强调的。

他告诉九派新闻,一般是病人确诊高血压后,他把药调好,病人进行家庭血压的测量。他会嘱咐病人:自己做好记录,通过测量的血压观察药物是否起效;注意血压随着气温变化的波动,适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建议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检查靶器官有无损害、如损害有无进展等。

“吃多少药合适,是血压说了算,不是你的感觉说了算,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情况来确定血压达标值。所以要经常测血压,经常自我管理。”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