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设立学霸就餐区 这是把人分三六九等了吗?(组图)
6Park 生活 1 day, 2 hours
这是最近很火的一张图。
(网曝图片文字有误,成都没有“石室成象中学”这所学校)
成都某高中的食堂餐桌上,立着“高一学霸就餐区”的指示牌,看着饭盒也不错。
所以有的网友怒了,表示你在搞特权,难道普通学生连吃个饭都被区别对待,高中食堂的位置不是谁都可以以坐的吗?
是啊,婆罗门的风吹到了象牙塔。
有本事让老师和校领导也来体验一下。
既然你支持这么做,也难怪“清华爷可以暴打北航废物”的思想会流行了。
最后他们用一句“我们还是太社达了”总结主题。
但另一些人又觉得这有啥问题呢。
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就这都破防了,那你们去呼吁把高铁二等座拆了吧。
何况高考就是以分数录取的,难不成你抵制高考。
真是逼事多。
然后双方在这样的争吵中延续攻击性。
-“人均社达”
-“学渣急了”
-“请不要PUA差生”
-“正激励也不行吗”
对的太工整了。
但在这之外也不是没有第三种声音。
说这确实多少也有点问题,但那你喜欢举报,可为啥对某些场所2元自助餐视而不见,唯唯诺诺呢?
然后各种键政的敏感话题被引入其中。
好像一场小小的食堂事件,与全球时政相关,与人类未来有关。
不久后,学校的通告来了,说已整改取消,学校也会引以为戒,深刻反思的。
但这不代表这件事真的完了,反而带来了更多疑问。
是不是严格划分学霸学渣?
记者去采访后,这所中学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每次月考对优秀同学的奖励,奖励的对象是单科第一、班级第一和进步第一的学生。
也就是说这里也有进步最明显的学生,他可能成绩并不在前列,但前后提分显著,就被奖励吃一顿。
那这几张桌子就没有把学霸和学渣严格区分出来。
毕竟也没有设置“学渣就餐区”啊。
餐区是常设的吗?
接着看,工作人员还说:“会给学生发一个学校的文创产品和一顿免费的餐食,平时不这样。只要考好了就可以,不存在区别对待学生。”
结合通报来看,就是一顿免费午餐。
甚至可能不是一月一次,毕竟以前从未见爆料,那说明这很可能不是常设。
影响正常就餐了吗?
一般来说,高中生吃午餐很匆忙,一顿午饭的速度很难超过20分钟;再加上布置小牌和撤走小牌,占用三张桌子的时间远远低于1小时。
这影响总比早操期间的颁奖仪式小吧。
是不是浪费学生的钱?
首先我们看看到底发了什么,结合饭盒来看,没几个硬菜,反而是一堆青菜土豆的,完全比不上城市里各种精致盒饭。
我甚至觉得外包装比饭菜还贵。
再加上学校的文创产品,以及三个年级,共36人获奖的情况,算下来一次可能两三千。这个钱,很多学校拿得出来的。
而且作为奖学金,本身就是学校正常合理的经费支出。
针对教师能不能同样这么考核呢?
老师已经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了。
优秀老师月绩效工资比其他老师高,优秀老师被全校夸奖的次数不见得比这样的吃饭情况少。
而做的不好的老师可能真会在教师会议上被当众批评,所以对教师的考核程度其实更严峻。
反正从这些证据来看,学校只是在单纯奖励学霸,没有歧视成绩中下的学生的意思。
但这些讨论也没有触及关键问题。
你肯定想问社达了吗,优绩主义了吗?
你要骂社达,就要说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理应遭受道德谴责。
其实历史上跟社会达尔文主义相关的事件,往往排斥流动,而不是强调竞争。
那话说回来,仅未设置学渣就餐区这点,就足以说明没有对成绩中小的学生道德谴责的意思。
反而,他们可以通过一次月考实现成绩大进步,从而获得奖励。
同样,你也要骂优绩主义,你就要骂有个好分数,就有好人生的思维。
可这所成都的高中只搞了一次,是想对月考里表现优秀和进步明显的高中生进行小小的奖励。
没有公众号上宣传,没有一考定终身的暗示,还是和社科概念“优绩主义”很不一样。
另外,这样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全国的高中发生,不是绝对公平的,你就反对,那整个世界在你看来只会是满目疮痍。
所以我觉得这操作最多算无心之过。
没有排他性,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午餐奖励的这些特性,都是在尊重高考这个制度。
也许你是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才情绪激动的。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里面,“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的字眼似乎比“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要高级得多。
也有问卷想调查家庭用车的。
甚至传言也要精准到学生母亲的月经周期。
还有上个月,一位老师出题,让学生自测自家的社会等级。
想起这些你可能怒不可遏。
这说明大家反对特权,渴望让教育更文明更公平,是件好事。
但网友永远热泪盈眶并不是什么好事,只会让我们的老师继续有苦难言:
不能让学生多做作业,但又要保障他们成绩;不能让孩子在学校里磕磕碰碰,否则家长闹个没完。
但这次显然不一样。
有一天,一位老师出于好心想出一招,不耽误时间,不浪费钱,还考虑到进步大的学生,于是想激励一下大家。
结果被举报,一觉醒来还发现自己成了搞种族主义的大魔头。
冤啊,太冤了。
碰到什么都草木皆兵,那以后举措大点的教育政策都不会出现了,这是不是才是坏事呢?
可这本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教育尝试。
你不喜欢可以忽略不看,或者私下里跟学校联系反映自己的态度,没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所以这是我为啥觉得学校冤的原因。
也因为看过了那么多网络事件,深切知道:
不要动不动扣帽子;
不要忽视细节;
多包容胜过多苛责。
(网曝图片文字有误,成都没有“石室成象中学”这所学校)
成都某高中的食堂餐桌上,立着“高一学霸就餐区”的指示牌,看着饭盒也不错。
所以有的网友怒了,表示你在搞特权,难道普通学生连吃个饭都被区别对待,高中食堂的位置不是谁都可以以坐的吗?
是啊,婆罗门的风吹到了象牙塔。
有本事让老师和校领导也来体验一下。
既然你支持这么做,也难怪“清华爷可以暴打北航废物”的思想会流行了。
最后他们用一句“我们还是太社达了”总结主题。
但另一些人又觉得这有啥问题呢。
毕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就这都破防了,那你们去呼吁把高铁二等座拆了吧。
何况高考就是以分数录取的,难不成你抵制高考。
真是逼事多。
然后双方在这样的争吵中延续攻击性。
-“人均社达”
-“学渣急了”
-“请不要PUA差生”
-“正激励也不行吗”
对的太工整了。
但在这之外也不是没有第三种声音。
说这确实多少也有点问题,但那你喜欢举报,可为啥对某些场所2元自助餐视而不见,唯唯诺诺呢?
然后各种键政的敏感话题被引入其中。
好像一场小小的食堂事件,与全球时政相关,与人类未来有关。
不久后,学校的通告来了,说已整改取消,学校也会引以为戒,深刻反思的。
但这不代表这件事真的完了,反而带来了更多疑问。
是不是严格划分学霸学渣?
记者去采访后,这所中学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每次月考对优秀同学的奖励,奖励的对象是单科第一、班级第一和进步第一的学生。
也就是说这里也有进步最明显的学生,他可能成绩并不在前列,但前后提分显著,就被奖励吃一顿。
那这几张桌子就没有把学霸和学渣严格区分出来。
毕竟也没有设置“学渣就餐区”啊。
餐区是常设的吗?
接着看,工作人员还说:“会给学生发一个学校的文创产品和一顿免费的餐食,平时不这样。只要考好了就可以,不存在区别对待学生。”
结合通报来看,就是一顿免费午餐。
甚至可能不是一月一次,毕竟以前从未见爆料,那说明这很可能不是常设。
影响正常就餐了吗?
一般来说,高中生吃午餐很匆忙,一顿午饭的速度很难超过20分钟;再加上布置小牌和撤走小牌,占用三张桌子的时间远远低于1小时。
这影响总比早操期间的颁奖仪式小吧。
是不是浪费学生的钱?
首先我们看看到底发了什么,结合饭盒来看,没几个硬菜,反而是一堆青菜土豆的,完全比不上城市里各种精致盒饭。
我甚至觉得外包装比饭菜还贵。
再加上学校的文创产品,以及三个年级,共36人获奖的情况,算下来一次可能两三千。这个钱,很多学校拿得出来的。
而且作为奖学金,本身就是学校正常合理的经费支出。
针对教师能不能同样这么考核呢?
老师已经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了。
优秀老师月绩效工资比其他老师高,优秀老师被全校夸奖的次数不见得比这样的吃饭情况少。
而做的不好的老师可能真会在教师会议上被当众批评,所以对教师的考核程度其实更严峻。
反正从这些证据来看,学校只是在单纯奖励学霸,没有歧视成绩中下的学生的意思。
但这些讨论也没有触及关键问题。
你肯定想问社达了吗,优绩主义了吗?
你要骂社达,就要说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理应遭受道德谴责。
其实历史上跟社会达尔文主义相关的事件,往往排斥流动,而不是强调竞争。
那话说回来,仅未设置学渣就餐区这点,就足以说明没有对成绩中小的学生道德谴责的意思。
反而,他们可以通过一次月考实现成绩大进步,从而获得奖励。
同样,你也要骂优绩主义,你就要骂有个好分数,就有好人生的思维。
可这所成都的高中只搞了一次,是想对月考里表现优秀和进步明显的高中生进行小小的奖励。
没有公众号上宣传,没有一考定终身的暗示,还是和社科概念“优绩主义”很不一样。
另外,这样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全国的高中发生,不是绝对公平的,你就反对,那整个世界在你看来只会是满目疮痍。
所以我觉得这操作最多算无心之过。
没有排他性,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午餐奖励的这些特性,都是在尊重高考这个制度。
也许你是看过太多这样的新闻,才情绪激动的。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里面,“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的字眼似乎比“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要高级得多。
也有问卷想调查家庭用车的。
甚至传言也要精准到学生母亲的月经周期。
还有上个月,一位老师出题,让学生自测自家的社会等级。
想起这些你可能怒不可遏。
这说明大家反对特权,渴望让教育更文明更公平,是件好事。
但网友永远热泪盈眶并不是什么好事,只会让我们的老师继续有苦难言:
不能让学生多做作业,但又要保障他们成绩;不能让孩子在学校里磕磕碰碰,否则家长闹个没完。
但这次显然不一样。
有一天,一位老师出于好心想出一招,不耽误时间,不浪费钱,还考虑到进步大的学生,于是想激励一下大家。
结果被举报,一觉醒来还发现自己成了搞种族主义的大魔头。
冤啊,太冤了。
碰到什么都草木皆兵,那以后举措大点的教育政策都不会出现了,这是不是才是坏事呢?
可这本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教育尝试。
你不喜欢可以忽略不看,或者私下里跟学校联系反映自己的态度,没必要如此上纲上线。
所以这是我为啥觉得学校冤的原因。
也因为看过了那么多网络事件,深切知道:
不要动不动扣帽子;
不要忽视细节;
多包容胜过多苛责。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