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普会登场 外媒:习近平要以中国方式改变世界(组图)

6Park 时事 1 year

习普会登场 普京:俄中关系达历史高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在即,他与俄国总统普京纷纷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俄友好。西方观察家认为,习近平打算透过习普会,展现中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的“调停者”角色;普京对此表示乐见,但两人是否真能促进俄乌战争落幕?



图为俄国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2月在北京会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会面之际,两人互相在对方官媒上发表文章,展现中俄两国关系紧密。

周一(3月20日),中国官媒新华社发布习近平在俄新社等俄媒发表的文章,文中形容这次国事访问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习近平一方面重申所谓的“大国合作新范式”,声称“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一方面暗批欧美,强调“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也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

克里姆林宫19日亦公开普京替《人民日报》撰写的文章英语版本,称习近平为“老朋友”,且对习普会“寄予厚望”。他主张俄中关系“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准”,在质量上甚至“超越冷战时期的军政联盟,在这之中没有人一直在发号施令,没有人一直要服从,更不存在限制与禁忌”。

俄民乐见中国扮演俄乌调停者

普京19日的文章展现出对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同时在威吓俄国和中国,还有那些不屈从美国指令者,这样的政策越来越激烈且咄咄逼人。”

相反地,普京对于中国“在乌克兰事件中采取的平衡立场”表达乐见。他重提俄国一贯的立场,声称乌克兰危机是北约挑起,并主张这种“排他俱乐部”没有用、真正扮演全球稳定基石角色的是俄国与中国。



图为俄国总统普京3月19日造访俄军占领的马里乌波尔。

在新华社20日发布的文章中,习近平则强调中国“始终著眼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且持续“劝和促谈”。文内称“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认为各方若“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就能“找到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合理途径”。

此前,中国曾于俄乌战争届满一周年之际发表“和平计划”,但许多专家认为该方案内容缺乏让俄国改变的诱因。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2月曾向DW表示,声明内容没有向俄罗斯施加任何压力,也看不出为何这个和平计画会激励乌克兰愿意协商。



图为俄国总统普京3月18日造访俄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

欧美不看好中国调停角色

法新社19日指出,这次习普会将成为西方各国密切关注焦点,观察重点之一在于习近平将释出何种信号,以促进俄国和乌克兰的和平谈判。不过,美国已表明将反对习近平访俄期间提出的停火呼吁,称此举“只会有利于俄国”,容许俄国巩固其对乌的征服、发起新的攻势。

有专家认为,中国希望透过这次习普会强化反美、反西方的叙事,同时展现出“调停者”的形象;不过,中国是否真能促使俄国和乌克兰重启和谈,外界仍然存疑。波兰国际事务研究所(PISM)的中国问题专家诗丽娜(Justyna Szczudlik)曾告诉DW,中国想说服俄乌和谈,却不呼吁俄国撤军,“这是中国无法成为调解人的最佳证据”。

普京的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Yuri Ushakov)向俄媒表示,习普二人周一将举办“非正式”的一对一会面并共进晚餐,周二再展开协商。克宫则指出,两人将签署一项协议,强化双方综合伙伴关系与“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关系;此外,还会发表俄中至2030年为止在经济合作上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要以中国方式改变世界

习近平3月20日至22日造访俄罗斯,这个时间比多数观察家预测的要早。这也是习在连任国家主席开启第三任期后的首次出访。中国外交当局宣称习的访俄是一次“友谊之旅、和平之旅”。友谊之旅是针对中俄关系的,和平之旅则暗示习有斡旋俄乌冲突之意,尤其在北京对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死对头调停言和后,外界普遍怀有这种想象。

习访俄对两国关系及世界局势会带来哪些变化,要等他进入克里姆林宫同普京的会谈公开后才能作出准确评价。不过,外界不能把这次访问作为单纯的中国国家主席的一次外访去看待,需要将它置于从2月中旬王毅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到北京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和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再到气球事件以及两会期间秦刚的首场记者会这样一个过程和背景,因为在这一个月左右时间,外界能明显感知北京的外交比之前更积极主动。

过去五年,如果说中国对美国和西方的围堵与打压,更多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回应和反击——虽然北京在反击时给世人一种“战狼”印象,但本质上属于防御;那么,从2月开始,北京不再只是被动反击,开始积极对全球多边主义和世界秩序建构论述并落实为行动。这个变化用官方学者的话说,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主动和进取”。



一块碎玻璃后的美中国旗

北京为与美决裂做好心理准备

北京所以有此种外交行为的转换,一个或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发现和认为,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一样,对中国没有丝毫善意,假如只是美国打过来,中国才打回去,中国将永远处于下风。原因很简单,中国反击的手段和工具箱中的工具没有美国多,无法对美国造成同等打击;另外,全球话语权仍然掌握在美国手上,北京的还手在美国的话语权下会被说成挑衅。故在北京看来,要摆脱这种处境,就不能随美起舞,按华盛顿设定的节奏走,而必须按自己的想法和节奏,不让华盛顿牵着鼻子,打乱它的部署。

为此,北京在两个方面作了改变:一是在思想和认识上不再对美抱有幻想,对中美关系的螺旋下坠和最后决裂做好了心理准备,从而,对华盛顿的反击态度比过去显得更坚定,不怕和美国升高冲突;二是在行动上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主动抛出中国关于未来世界秩序构建的行动图景,并开始用中国的方式去推进这个目标,挑战美国的话语权和对世界秩序的主导权,让华盛顿难受。前者就是秦刚在记者会上说的“美国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办不到”的意思;后者表现为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和概念文件,以及撮合沙伊两国复交。

回头审视前不久中国外交的这一连串动作,显而易见,这是习近平在他的第三任期开局之际的一次精心布局。习在二十大和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建立了一个完全听命于他的统治团队,基本打扫干净党内和国内的反对势力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处理国际事务,腾出手应对美国和西方的围堵和打压,以创造一个有利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习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中国的方式解决全球安全困境,塑造一个符合中国利益的全球秩序。他认为中国现在有力量这样做了,无需再遮掩,要公开亮出旗号,不怕和美国斗。

因此,北京先是派已晋身中共政治局委员的前外交部长王毅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由于这是中国在疫情三年后首次派高官参加此类西方主导的会议,它知道会引起全球舆论关注,但这只能算暖身,接下来才进入主题;于是,北京精心挑选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时发布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12点主张,它清楚,中国要构建全球秩序,必须从当下的俄乌战争着眼,回应国际社会对这个战争的关切,在北京的12点主张中,重点是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这虽然不是北京首次提出,可以文件形式系统表达,效果会不同,北京的目的是通过乌克兰问题抢占国际话语和道德的制高点。紧接着,北京趁火打铁,又抛出全球安全倡议的概念文件。此倡议由习在2022年7月提出,作为中国的外交目标,但以前只是原则主张,没有具体内容,概念文件将全球安全倡议深化,试图为解决全球安全困境构建由中国主导的全球安全框架。可以说,这两份文件的发布,反映了习近平更大的野心。



2023年3月10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右)在北京举行会谈时同沙特国务大臣、内阁成员和国家安全顾问穆萨伊德·本·穆罕默德·艾班握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居中。

沙伊复交凸显中国调解能力

尽管上述两份文件未引起太大国际反响——这其实也在北京的预料中,但北京明白,只有将它们落实为行动才能展现中国构建全球新秩序的实力,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解决国际棘手难题的兴趣。所以在两会期间,沙特和伊朗这两个中东宿敌突然在北京宣布达成重开大使馆的协议,对国际社会产生的震动可想而知,因为人们几乎认为它们不可能至少在未来几年能够握手言和,彼此的冤结太深,而现在北京居然把此事做成,由此对中国的调停能力不能小觑。

一国的调停能力根本上取决其国家实力。北京这一手连基辛格都不得不认可,将它和自己当年对中国的秘密外交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的重大改变相提并论,认为这事不但是中东战略格局的一个重大变化,而且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角色改变了国际外交的职权范围,是中国朝着成为创建世界秩序参与者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

基辛格对中国调停沙伊复交的评价或许有些夸大,但他看到了北京以一种不同于华盛顿的方式——即北京宣称的劝和促谈——促进了这个事情,表明中国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能力和做事方式开始得到地区大国的认可和承认。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全球大国,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它对地区热点争端,尤其是地区重要国家的争端是否能够调停成功。

沙伊和解意味中国已具备此种能力。当然,这事在国际社会的后续效应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但确实可以看作中国撬动了美国治下的国际秩序的第一块砖头,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介入地区热点事务的期望,包括对俄乌危机的介入。比如,缅甸民地武装最近就呼吁中国调停缅甸内战。



中国外长秦刚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出席记者会。(2023年3月7日)习访俄展示调停俄乌冲突姿态

习近平对俄罗斯的访问,重点应该还是放在经营两国关系,主要是面对美国对中俄的共同打压,如何协调双方立场,更好共同抗美,但试图影响莫斯科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劝普京停火止战,也会是内容之一。在官方宣布习访俄前,秦刚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话,显然是要告知乌方习访俄一事,打消乌方的某些疑虑,也探听乌方对北京准备加大对俄乌危机的介入力度的看法。

北京深知,即使习亲自下场斡旋俄乌冲突,难度比调停沙伊矛盾要大得多。后者一个是美盟友,一个是美敌人,但沙特近年也有疏远美国之意,而中国在沙伊两国都有很深利益,虽然要撮合它们言和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而俄乌冲突不同,俄罗斯尽管遭到西方制裁,战场上也打得辛苦,可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未必愿意听从北京的停火建议,乌克兰更不可能,即使泽连斯基想停火,美国和北约也不会同意。所以习这次去莫斯科,更多可能还是要向国际社会展示一种愿意调停俄乌战争的姿态,而未必有具体的斡旋成果。

美国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中国的外交转向,过去华盛顿一直指责北京试图改变国际秩序,挑战美国主导权,现在北京真的在这么操作,以所谓劝和促谈的中国方式构建孤立美国的全球新秩序,尽管北京要实现这个目标会困难重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