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封闭就越发达?朝鲜已成为全球第二中导大国?(组图)

大鱼新闻 军事 10 months, 1 week



朝鲜的导弹技术突飞猛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迭代更新、曝光了多款技术处于先进水平有较高实战意义的弹道导弹,在去年他们每天都会发射至少一枚导弹或者远程火箭炮。

如此高的发射频率背后是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如此高的发射频率也让人梦回冷战,在冷战早期美苏两国也是各种导弹试射、核爆试验日常进行。

各种技术实验的同时,多种新型导弹也加入了朝鲜人民军的作战序列,在中程弹道导弹领域,朝鲜技术水平仅次于中国可以排到世界第二。

除此之外他们还拥有先进的能在大气层内以高超音速进行滑翔的导弹,这是非常惊人的壮举,因为全世界目前实装这类武器的国家不超过三个,中国、俄罗斯剩下的就是朝鲜了。



在这个领域他们甚至走到了美国前面,这既离不开邻国的支持,也离不开他们自己的努力,并且他们过去二十多年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的收获(成熟的核力量)也会成为朝鲜未来发展的最有力保障。

朝鲜发展导弹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获得成熟可靠的投送核武器的手段,他们威慑的对象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日本,而且朝鲜核力量发展方向,相比起中、俄,却更接近美国,高度强调实战化,而不仅仅满足于获得核威慑的能力。

比如说朝鲜一款从俄罗斯SS-X-26“伊斯坎德尔”战役弹道导弹基础上仿制发展的而来的火星-11B型弹道导弹。



该弹有很多种部署与发射方式,包括潜射型、轮式与履带式车辆底盘搭载的陆基机动发射型号、导弹列车搭载的型号,甚至还包括潜艇搭载发射的型号。

这种部署方式肯定会让军迷们想起来冷战时期美军的MX洲际导弹,即“和平使者”,这种导弹是冷战巅峰的产物,也是其诞生之时全世界最先进、最昂贵的弹道导弹。

但它最重要的特点倒不是先进、昂贵之类的,而是这种导弹的部署方式非常灵活,导弹列车、固定发射井,总之当时所有的导弹部署方式,它都可以使用,甚至也可以通过运载火箭发射到轨道上部署。



对导弹部署方式的灵活性提出极致的追求,这是因为在主流的核战争理论中,二次核反击力量要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拥有多样化的部署方式,以保证在敌人的各种打击中幸存下来并发射反击。

朝鲜在这方面走美国的老路,在研发他们自己的导弹的时候一切服务于实战。

这充分的说明了他们对本国核力量的要求,可不是说像印度那样作为纸面上的威慑力量,而是真的在考虑与美国的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如何应对美国的核打击这种严肃的问题。

朝鲜此等决心也是被美国逼得实在没办法,苏联解体的三十多年来一直被美国在各方面封锁,虽然理论上讲,伊朗、古巴也被封锁,属于是难兄难弟,但相比起朝鲜来说,美国对伊朗、古巴可以说已经算是比较开恩了。



直到今天朝鲜的对外贸易都处于非常有限的状态,基本各类需求都只能靠本国经济体系解决,这也让人很好奇,被美国封锁如此严密,朝鲜是如何在弹道导弹这个领域取得如此成就的?

首先,朝鲜导弹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既包含了朝鲜自强不息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其他的支持,最后,导弹技术客观的技术特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知道中国上世纪末的时候,国内各产业技术水平总体来说都不算突出,但上世纪末的时候中国在导弹技术方面也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了。



如今在解放军大量服役的东风-15,这种1989年服役的战术导弹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了与美军1985年服役的“潘兴2”战术导弹非常接近的程度。

在飞行末段命中目标之前,导弹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可以通过扫描绘制地形与预先输入的地形数据进行匹配从而提高命中精度。

中国在90年代初试射的东风-31、东风-41,与同时期美俄最先进的洲际导弹相比也毫无差距,这两款导弹项目冻结多来,直到2010年之后重新拿出来,也能立刻作为一种先进装备投入现役。

就是说,中国在上世纪80-90年代,产业水平得到一定发展之后就已经在弹道导弹技术上几乎追上了当时美国与俄罗斯的步伐,从技术上讲,这得益于研制、生产弹道导弹的技术涵盖领域相对较小,工程学上实现并不那么困难。



举个例子,如果是造飞机,航空发动机的连续工作时间至少要能达到十几个小时且不发生严重故障,发动机的寿命要超过1000小时,大修间隔必须超过300小时,这才能算是一款合格的航空发动机。

但导弹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就不一样了,它只需要工作最多几分钟时间,寿命不用考虑是一次性的。

因此两者在工程学上的要求就完全不同,但总体来说,导弹发动机的工程实现要比航空发动机更加简单,所以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能研制生产非常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但直到今天,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也还不如美国与俄罗斯。

另一方面,研制一款导弹的困难也要比研制战斗机更少。



因为导弹研发过程中,很多零部件、子系统的设计可以照搬、放大现在已有的成熟产品,伊朗和朝鲜早期自主研发导弹时候,就是拿着他们从俄罗斯买到的成熟产品以及生产线进行改进。

比如说将原有导弹的发动机药柱加长、弹体加长,然后补强弹体结构强度,就能简单地获得一种射程更远一些的导弹,至于遇到的技术困难,也大多都集中于相近的领域,不至于像航空工程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军火市场上,美国并不在乎俄罗斯向其他国家出口先进战斗机,但却对俄罗斯出口弹道导弹进行严密监视,要求俄罗斯保证不扩散导弹技术的原因。



因为俄罗斯出口一种先进战斗机给其他国家,比如说卖给印度,但是印度折腾这么多年,别说仿制了,印度现在连给苏30战斗机大修都搞不明白,经常还需要俄罗斯技术人员协助他们维修保障工作。

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通过各种渠道卖出去的导弹零部件、设计图纸、生产设备,这些东西让伊朗、朝鲜消化干净之后,后者就真的能研发制造弹道导弹。

可以说,弹道导弹在技术上有“知难行易”的特点,只要摸到了门槛,那么之后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种特点降低了它的技术门槛,只要相关国家有足够坚定的意愿投入资源,那么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



伊朗其实理论上讲,产业水平、经济状况等很多方面比朝鲜是要更好的,但因为伊朗受美国封锁没有那么严密,而且周边还有个以色列盯着,伊朗才在导弹技术与核技术上作茧自缚,最后结果就是伊朗核计划起步比朝鲜早,但最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被朝鲜超越了。

俄罗斯与美国已经多年没有装备中程弹道导弹,朝鲜在这一领域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伊朗、印度这些国家,超越他们并不很值得骄傲,朝鲜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他们在高超音速导弹技术上的发展,尽管是有师傅教但能学好也是本事,印度这种学生有师傅教都学不好。

但朝鲜也就只能在导弹技术,这种发展困难相对较小的领域尽力追赶,但绝不可能在航空技术上有任何投入。



因为他们那点资源投入进去无法取得任何收益,这一领域追上全球先进水平,应该说朝鲜自身特殊的战略环境,给予他们的坚决意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朝鲜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同样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要知道,东亚地区,凡是在文化上与中国关系紧密,受到中国影响较深的国家,实话讲就没一个是菜鸡,个个都是很能干的。

日本,后发工业国,打赢与列强的战争,和美国大战一场,虽然输了现在也混到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位置,且在文化输出上非常成功。

越南,二战后才重新独立,建国伊始接连打跑法国、美国;韩国,目前除了中美俄以外,唯一一个搞出了准隐身战机的国家。



在极其恶劣的地缘战略环境下,美国没有提供什么直接帮助的情况下也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些在文化、血缘上与我们存在联系的邻国们,他们取得的成就放眼世界那也都是值得称道的。

朝鲜自然也是如此,清末民初的时候当时公费留学海外的很多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成为了后来新中国的栋梁,类似的剧本在朝鲜也上演了。

冷战结束后朝鲜也经常公费资助留学生出国求学,这些学生回国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朝鲜军工业的栋梁。



他们将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现有成熟产品的各种细节都“带”回国,加上朝鲜在俄罗斯的默许下从前苏联国家引进各类导弹图纸、零部件甚至于生产设备,独立自主研发先进的弹道导弹,这是完全可能的,实际上中国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而朝鲜多年来宁愿顶住美国制裁封锁的压力,也要坚决地推动核计划与导弹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多代价,毕竟苏联解体之后朝鲜的日子并不好过,但这些付出终究会迎来收获,韩国那种长袖善舞的发展路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成功的,但不代表能够一直这样维持下去。



如今东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已经天翻地覆,在中美双方的经济竞争下,在地缘政治环境剧烈变化后导致营商环境也随之恶化的局面下,韩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头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外国企业不会乐于进入韩国投资,而韩国自己的支柱产业也难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苏联解体之后的二十年是韩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的人均GDP从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发展到了如今与日本相当的程度,但这种发展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因为一切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国家安全不受严重威胁,韩国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他们会成为第一批衰落的发达国家。

而朝鲜则会迎来一段机遇期,朝鲜尽管体量有限,但如今正在逐步成为东亚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势力,因为他们拥有成熟的核力量,他们真的能把原子弹丢到华盛顿。



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朝鲜已经拥有了“打狗棍”,那么接下来距离“革新开放”也就只剩一步之遥了。

以前河殇文人们总是认为新中国建国早期的经济政策穷兵黩武,将重工业与军事技术放在首位耽误了发展,他们从来不明白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建立一支较强的军事力量。

欧洲发达国家的早期历史不是经济发展,而是率先通过各种割韭菜的方式建立强军,要说服持有这种观点的蠢人并不容易,但现实会证明这个世界并不是像“热爱自由的西方经济学者”们所说的那样温情脉脉。



朝鲜和韩国,这一对案例在未来的发展将证明: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必须是足够强大的能够保证继续政治需求的军事力量,否则的话发达的经济、发达的产业只会像泡沫一样在威胁来临时化为乌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