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小伙“叫板”大英博物馆:偷走国宝 偷不走我们文化
大鱼新闻 文化 5 months, 3 weeks
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把遗失海外的孩子接回家
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
最近,一个苗族小伙的视频爆了。
这对贵州母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跨越千山万水、冒着被驱赶的风险;
只为当场叫板大英博物馆:
偷走我们的国宝,但偷不走我们的文化!
有人说: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视频里人生第一次出国的妈妈,她可能不知道这块龙纹琉璃瓦为何被抢走,但看着盗猎者生生割断、永不可修复的裂痕;
这个朴素的苗族妇女,哭了:
她说,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总有一天,我们要让这些流失海外的孩子们,清清白白、光明正大的回家!
一件苗族刺绣
复原残破国宝
视频拍摄者叫“古阿新”,来自贵州的一位苗族设计师。
出国前古阿新的妈妈便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去大英博物馆?
大妈为何执着要去一间外国博物馆?
原来她是想找到遗落在大英博物馆的“十大国宝之一”:明代龙纹琉璃瓦。
这本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明初被盗取,共有5块瓦片;
盗取后为方便运输,盗猎者竟将琉璃瓦进行分割,造成了无法恢复的损坏痕迹。
而这对苗族母子此行,便是想“复原”这块中国国宝。
只见他们从包中拿出苗族刺绣,衣服上绣着的,正是1:1还原的龙纹琉璃瓦。
当中国小伙穿上“完整”的龙纹刺绣,站在偷来的文物前,是何等讽刺!
明明是中国国宝,小伙却不敢动作太大,怕惊动博物馆警卫被赶出去。
很快,小伙面前围拢来一圈人。
此时妈妈大起胆子向观众介绍这片苗绣的来历:
这是我们中国的文物,把它绣在衣服上,希望它早点回家!
在场华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更有热心小姐姐主动穿起中国传统服饰,在全球游客面前自信地展示中国传统之美!
古阿新带去大英博物馆的这批龙纹刺绣,是用苗族传统技法,一针一线刺绣而成。
出国前他就和妈妈定下要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愿望。
在这块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受的苦难的琉璃瓦前,妈妈忍不住流泪了。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收藏中国文物2万3千多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母子俩在这里看到了“十大流失国宝之一”的辽三彩罗汉像:
据记载,从河北易县流失出去的十余尊罗汉像,没有一尊现存与国内。
三菩萨壁画:由五台山僧人所绘,20世纪初被英国人用十万大洋买下并切割成12块运到伦敦;
大英博物馆开头便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明。
但中国的国宝,却被外国人用英文介绍。
这块用苗绣一针一线绣成的“明代龙纹琉璃瓦”,在无声地记录那段屈辱的历史;
曾被国外盗猎者割断的文物,在中国人的手下被完整还原,也预示着:
残破被复原、屈辱终于过去,中国流失在外的孩子终有一天会回家!
中国美
惊艳全世界
古阿新和妈妈的这趟欧洲之旅,是受官方邀请,出国展示传统文化。
原本一切都准备好,只需按期展出。结果最重要的苗族刺绣衣服,被卡在海关了。
衣服拿不到,展览还要继续。看着只有零星访客的展厅,危机时刻,又是妈妈站出来。
她说“我们苗族刺绣就是边唱边绣的”;
想把苗绣推向世界,不止靠几件衣服,还有背后的文化。
就这样,妈妈拿起绣花针,唱着和老家刺绣时同样的歌谣,成为推广苗绣的“活化石”。
大家果然都被妈妈的歌声吸引来,静态的服装“活”了过来!
连这次伦敦手工艺周主席,都主动上前合照;
这也是主席唯一和设计师的现场合照,中国苗绣成了全场最火的艺术品!
除了参加官方展会,古阿新和妈妈还合计,好不容易出趟国,应该让更多当地人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
他们带上在国内绣好的苗绣,想请外国人试穿。
巴黎铁塔下的中国苗绣
两人分别拉着大号行李箱,奔走在欧洲街头,却一无所获。或许是不通英语、或许是害羞,他们几次提起勇气邀请,都被拒绝了。
此时古阿新有点愧疚,拉着妈妈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又在欧洲街头提着那么重的箱子跑了这么久,最后还是一场空吗?
最后肯帮忙的,还得是自己人。
一位中国留学生拉着男友成了第一批模特。
围观的外国人好奇他们来自哪里:
古阿新认真回答:我们是中国人,来自贵州。
这套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有越来越多人试穿。
大家自信地走上街头,在欧洲地标建筑下,自信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
古阿新的妈妈甚至“反客为主”,不仅主动帮外国人试穿;
还像个东道主自信邀请他们来中国游玩、来贵州玩!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中国不必一味去学习西方,更应该让西方领略传统的中国之美!
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在“叫板”大英博物馆之前,古阿新宣传苗绣,便已出圈过一次。
就是这个带着妈妈从贵州老家“跑”去北京中国时装周的视频。
妈妈还是穿着传统苗绣服饰,挎着她随身携带的小竹篮;
从大山里的贵州小山村,一路跑去了国际化交融的大都市。
最终这个贵州娃儿的传统苗绣,跑上了国际大舞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最复杂、最完备的刺绣工艺。
苗绣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被《辞海》列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
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便以绣花针为笔、衣料为纸,将民族历史绣在衣服上。
因此苗绣又叫“穿在身上的史书”。
何超琼身穿苗族传统服饰
仔细看他们的绣片,每幅图案皆有其意义。
苗族人的信仰中,枫香树是万物之母、生命起源,是苗家人的“妈妈树”。
绣上枫香树,寓意希望人类也像枫树一样,繁衍后代。
蝴蝶是苗族始祖。
在《苗族古歌》中,枫香树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人类祖先姜央,随后才有了苗族。
苗绣还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纹样。
在苗族人眼里,人能变成龙、鱼、虾、牛、蛇,也可以变成龙。苗族妇女可凭想象,任意绣制龙的形象。
难以想象这样精美的纹样居然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美术大师刘海粟曾评价说: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线比之,难以免俗。
可惜随着工业时代来临,传统苗绣已经失去传承价值。
像赌王千金何超琼身上穿的这件“锡绣上衣”;
放大看局部,每个“针脚”,都是用锡一片一片织出来的。
平均一年才能完成一件,如此天价人工费、工时费,压根不可能量产。
在工业织布机的冲击下,传统苗绣即将消失殆尽!
而古阿新,是少数还在坚持传统苗绣,并把这项民族传统工艺推向全世界的人。
如今中国经济腾飞,早已不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了。
但我们作为千年古国的文化影响力,竟然还是如此薄弱。
明明我们自己就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为何总要费劲盯着别人的东西呢?
这次“大英博物馆之行”,古阿新的妈妈差点把她的小篮子弄丢了。
一个竹篮而已,丢就丢了,回国再买不就行了。
但妈妈坚持在欧洲街头找到。
因为这是她用了一辈子的篮子。
妈妈最后找回了竹篮,她说这是最珍贵的奢侈品,千金不换。
是啊,只有自己的,才是别人抢不走的。
大英博物馆可以抢走我们的文物,但抢不走我们的文化!
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
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萦的乡愁。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
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遗失海外的中国国宝,终有一天,会带你们回家!
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
最近,一个苗族小伙的视频爆了。
这对贵州母子,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跨越千山万水、冒着被驱赶的风险;
只为当场叫板大英博物馆:
偷走我们的国宝,但偷不走我们的文化!
有人说: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视频里人生第一次出国的妈妈,她可能不知道这块龙纹琉璃瓦为何被抢走,但看着盗猎者生生割断、永不可修复的裂痕;
这个朴素的苗族妇女,哭了:
她说,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总有一天,我们要让这些流失海外的孩子们,清清白白、光明正大的回家!
一件苗族刺绣
复原残破国宝
视频拍摄者叫“古阿新”,来自贵州的一位苗族设计师。
出国前古阿新的妈妈便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去大英博物馆?
大妈为何执着要去一间外国博物馆?
原来她是想找到遗落在大英博物馆的“十大国宝之一”:明代龙纹琉璃瓦。
这本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明初被盗取,共有5块瓦片;
盗取后为方便运输,盗猎者竟将琉璃瓦进行分割,造成了无法恢复的损坏痕迹。
而这对苗族母子此行,便是想“复原”这块中国国宝。
只见他们从包中拿出苗族刺绣,衣服上绣着的,正是1:1还原的龙纹琉璃瓦。
当中国小伙穿上“完整”的龙纹刺绣,站在偷来的文物前,是何等讽刺!
明明是中国国宝,小伙却不敢动作太大,怕惊动博物馆警卫被赶出去。
很快,小伙面前围拢来一圈人。
此时妈妈大起胆子向观众介绍这片苗绣的来历:
这是我们中国的文物,把它绣在衣服上,希望它早点回家!
在场华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更有热心小姐姐主动穿起中国传统服饰,在全球游客面前自信地展示中国传统之美!
古阿新带去大英博物馆的这批龙纹刺绣,是用苗族传统技法,一针一线刺绣而成。
出国前他就和妈妈定下要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愿望。
在这块无声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受的苦难的琉璃瓦前,妈妈忍不住流泪了。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收藏中国文物2万3千多件,是海外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母子俩在这里看到了“十大流失国宝之一”的辽三彩罗汉像:
据记载,从河北易县流失出去的十余尊罗汉像,没有一尊现存与国内。
三菩萨壁画:由五台山僧人所绘,20世纪初被英国人用十万大洋买下并切割成12块运到伦敦;
大英博物馆开头便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明。
但中国的国宝,却被外国人用英文介绍。
这块用苗绣一针一线绣成的“明代龙纹琉璃瓦”,在无声地记录那段屈辱的历史;
曾被国外盗猎者割断的文物,在中国人的手下被完整还原,也预示着:
残破被复原、屈辱终于过去,中国流失在外的孩子终有一天会回家!
中国美
惊艳全世界
古阿新和妈妈的这趟欧洲之旅,是受官方邀请,出国展示传统文化。
原本一切都准备好,只需按期展出。结果最重要的苗族刺绣衣服,被卡在海关了。
衣服拿不到,展览还要继续。看着只有零星访客的展厅,危机时刻,又是妈妈站出来。
她说“我们苗族刺绣就是边唱边绣的”;
想把苗绣推向世界,不止靠几件衣服,还有背后的文化。
就这样,妈妈拿起绣花针,唱着和老家刺绣时同样的歌谣,成为推广苗绣的“活化石”。
大家果然都被妈妈的歌声吸引来,静态的服装“活”了过来!
连这次伦敦手工艺周主席,都主动上前合照;
这也是主席唯一和设计师的现场合照,中国苗绣成了全场最火的艺术品!
除了参加官方展会,古阿新和妈妈还合计,好不容易出趟国,应该让更多当地人看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
他们带上在国内绣好的苗绣,想请外国人试穿。
巴黎铁塔下的中国苗绣
两人分别拉着大号行李箱,奔走在欧洲街头,却一无所获。或许是不通英语、或许是害羞,他们几次提起勇气邀请,都被拒绝了。
此时古阿新有点愧疚,拉着妈妈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又在欧洲街头提着那么重的箱子跑了这么久,最后还是一场空吗?
最后肯帮忙的,还得是自己人。
一位中国留学生拉着男友成了第一批模特。
围观的外国人好奇他们来自哪里:
古阿新认真回答:我们是中国人,来自贵州。
这套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有越来越多人试穿。
大家自信地走上街头,在欧洲地标建筑下,自信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美丽;
古阿新的妈妈甚至“反客为主”,不仅主动帮外国人试穿;
还像个东道主自信邀请他们来中国游玩、来贵州玩!
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认同。
中国不必一味去学习西方,更应该让西方领略传统的中国之美!
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在“叫板”大英博物馆之前,古阿新宣传苗绣,便已出圈过一次。
就是这个带着妈妈从贵州老家“跑”去北京中国时装周的视频。
妈妈还是穿着传统苗绣服饰,挎着她随身携带的小竹篮;
从大山里的贵州小山村,一路跑去了国际化交融的大都市。
最终这个贵州娃儿的传统苗绣,跑上了国际大舞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最复杂、最完备的刺绣工艺。
苗绣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被《辞海》列为中国五大名绣之一。
苗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便以绣花针为笔、衣料为纸,将民族历史绣在衣服上。
因此苗绣又叫“穿在身上的史书”。
何超琼身穿苗族传统服饰
仔细看他们的绣片,每幅图案皆有其意义。
苗族人的信仰中,枫香树是万物之母、生命起源,是苗家人的“妈妈树”。
绣上枫香树,寓意希望人类也像枫树一样,繁衍后代。
蝴蝶是苗族始祖。
在《苗族古歌》中,枫香树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出人类祖先姜央,随后才有了苗族。
苗绣还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纹样。
在苗族人眼里,人能变成龙、鱼、虾、牛、蛇,也可以变成龙。苗族妇女可凭想象,任意绣制龙的形象。
难以想象这样精美的纹样居然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
美术大师刘海粟曾评价说: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线比之,难以免俗。
可惜随着工业时代来临,传统苗绣已经失去传承价值。
像赌王千金何超琼身上穿的这件“锡绣上衣”;
放大看局部,每个“针脚”,都是用锡一片一片织出来的。
平均一年才能完成一件,如此天价人工费、工时费,压根不可能量产。
在工业织布机的冲击下,传统苗绣即将消失殆尽!
而古阿新,是少数还在坚持传统苗绣,并把这项民族传统工艺推向全世界的人。
如今中国经济腾飞,早已不是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了。
但我们作为千年古国的文化影响力,竟然还是如此薄弱。
明明我们自己就有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为何总要费劲盯着别人的东西呢?
这次“大英博物馆之行”,古阿新的妈妈差点把她的小篮子弄丢了。
一个竹篮而已,丢就丢了,回国再买不就行了。
但妈妈坚持在欧洲街头找到。
因为这是她用了一辈子的篮子。
妈妈最后找回了竹篮,她说这是最珍贵的奢侈品,千金不换。
是啊,只有自己的,才是别人抢不走的。
大英博物馆可以抢走我们的文物,但抢不走我们的文化!
病骨支离,离家已有百年。
哪怕分神断魂,也断不了这魂牵梦萦的乡愁。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
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遗失海外的中国国宝,终有一天,会带你们回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