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优中劣,美国击败两个强敌的绝招对中国是否有效?(图)

6Park 时事 4 months

前言: 自从人类发明内燃机后,石油就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迅速成为了决定各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过度依赖进口原油的后果是一但遭美国禁运,中国的经济就立即停摆,二战中,美国用这一手战胜了日本和德国,未来也一定会用来对付中国。



一:战略地缘之油气资源

石油是什么?主流的观点是远古时代数量极其庞大的海洋浮游生物尸体沉积于缺氧的海底,逐渐被泥沙混合封闭起来,经过地质运动的高温高压,首先形成腊状,最终变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形成后就会向上渗透并散失在大自然中,碰巧遇到一个既紧密又中空的地质就会聚集而形成油田,油田的形成有漫长的转变期,如油页岩是仍在发育中的石油,要千百万年才能形成油田,油砂是过期的油田,本来是质量上佳的轻质原油,只是在干万年间被噬油的细菌吃光,剩下粘稠的油砂,这也导致了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地球上蕴藏了大大小小的油气田,有的是油页岩、有的是轻质油、有的是中质油、有的是重质油、有的是重油、有的是油砂,可以直接打井喷出的石油开采成本要低--些,油页岩,油砂,重油则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中国全境及沿岸海床已探明的原油储量高达7千亿桶,但绝大部分是开采不到的,有经济规模可采的储量仅有240亿桶,以波斯湾为中心的海湾地区以前是温暖的海洋,有巨量海洋生物同时又有着很多中空的地质构造,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沉积环境,地质结构在红海大裂缝的挤压下,不断向东北方向冲入欧亚大陆板块,形成一个长200千米,宽500千米的大沟,使得古海洋巨量的生物尸体得以储存起来。



转化为石油后不但储量集中,而且正处于开采,油质好的时候,世界储量前50位的油田有30个在海湾地区,最典型的是沙持阿拉伯的盖瓦尔油田,这个油田面积达2403平方千来,储量319亿吨,可采储量115亿吨,而且是优质的轻质原油,凡是位于波斯湾-美索不达来亚平原区内的国家,如科威特、卡塔尔、巴林,伊朗、伊拉克、沙特都是石油生产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盆地、北非地区、北海地区也是同样的地质结构,同样是石油生产国,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日本德国之类的强国在二战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东南亚和高加索这些石油产地展开的。



二:战争的能源战

美国自1853年打岀人类第一口油井后,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开采量独占世界鳌头近一个世纪,二战时期,美国年产石油2亿吨,占世界的63%,正因为有充沛的石油,美国才支撑得起工业化和机械化,而德国1934年石油消耗量为300万吨,仅有23.8万吨是自产,希特勒上台后知道能源短缺是德国发动战争的瓶颈,德国需从美国、罗马尼亚、委内瑞拉和伊朗进口石油,一旦英国封锁海上,德国必定无油可买,于是发放了巨额补贴鼓励私人企业发展生产成本为普通汽油的4~5倍的合成燃料,到1939年产量达到220万吨,但此时德国石油消耗量已增至750万吨,



1939年1月至9月,德国石油进口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达到516.5万吨,战争爆发后,德国立即遭到海上封锁,1940年石油进口量直线下滑到207.5万吨,其中65.7万吨来自苏联,德国手里还有49.2万吨航空燃油和111.8万吨重油和柴油,只够和平时期的3个月消耗量,幸好在占领波兰、挪威、丹麦和法国时夺到150万吨成品油,苏德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成为德国唯一的石油出口国,但运往德国的石油从1941年10月的22.28万吨逐月下降,至1941年2月减至7.3万吨,1944年5月,英、美开始轰炸合成燃料工厂及罗马尼亚油田,合成燃料工厂的产量从560万吨跌至1.7万吨,德国空军连训练也无法维持了,陆军装甲部队的燃料储备异常贫乏,只能大量使用马匹,德国已经注定失败了。



日本也同样死于缺油,日本不产石油,主要从印度尼西亚、美国、墨西哥、中东购买石油,并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有石油储备850万吨,占领南方油田后一年运回265万吨,但1944年后美国海军潜艇击沉大量日本油船后,石油运输量就急剧减少到106万吨,因此日本开始限额分配,石油供需吃紧,工业生产能力急剧下降,1945年3月,美军发起“饥饿战役”,通过空中布雷炸沉炸伤日本670余艘船舶,日本物资进口下降了90%,维持战争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粮食等战略物资供应全部中断,到1945年8月,日本经济完全瘫瘓,军工企业全部停产,军队连出战的油也没有了。



三:美中的能源战

美国用石油击败两个强大的对手,现在面对中国这个更强大的对手时,自然又想起这个方法,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但是石油供应量只占世界石油供应量的1.8%,尽管中国有充沛的水力、核能、煤炭和天然气,但供飞机、船舶、车辆、锅炉使用的石油却日渐枯竭,可采原油储量仅240亿桶,已经面临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华北油田油质劣化,胜利油田已近枯竭,新疆油田输油成本过高的窘境,国内石油生产的前景也越来越令人担忧,中国在1978年石油产量达1亿吨,成为相当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但1993年起就成石油输入国,随着经济贸易快速发展,不到10年时间里就从石油输出国变成世界上第二大进口国。



2003年,中国的汽车拥有量4年增加了80%,能源需求增长了30%,自身石油产量不足2亿吨,每天需2艘10万吨级油轮到港才够中国一天的石油消耗,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急剧上升,仅2004年上半年就猛增了将近40%,31个省、直辖市中的24个都出现了能源需求超过了供应,只能采取能源分配策略,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4.62亿吨,日进口量突破1000万桶,对外依赖度超过70%。当时许多专家预测如果以平均每年7%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达每天2100万桶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80%。



中国的繁荣取决于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依靠能源,对能源来源的需求迫使中国向世界各地派出一批批的外交官和经理人,晃动着现金以解决对能源之渴,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从阿尔及利亚到乌兹别克斯坦的富油国出访,中国在非洲修路架桥以换取石油开采权,整个90年代,中国和非洲到拉丁美洲签订了多项能源购买协议,中石油在12个国家勘探石油天然气和购买油田,中东石油储备约占全球2/3,中国自然以中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地,在中国的原油进口地中,俄罗斯占15%、中东和非洲占53%、南美洲占11%,预期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每一滴原油都得进口。



2006年,全球石油总产量是40亿吨,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和澳大利亚生产了7亿吨,俄罗斯生产了4.8亿吨,中东地区生产了12亿吨,墨西哥生产了1.83亿吨、委内瑞拉生产了1.45.亿吨,尼日利亚生产了1.2亿吨,中国也就2亿吨,石油是一种体积和质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大宗商品,从地底下采出来后怎么运出去是个大问题,公路或铁路不足以完全满足其消费量,所以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一艘油轮可以装载十几万吨原油,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很低,这些油轮在海湾地区装上原油后,都要向南穿过霍尔木兹海峡,然后再穿越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中国,如何从海外油田安全运回原油就成了中国最麻烦的问题。



进口石油的海上航线成为中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薄弱点,2006年6月,美国国防部未来战略导向办公室主任阿伦.汉密尔顿向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交了一份报告,称中国正在沿着从中东到中国建设基地,以保护中国的石油航运。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劳伦斯●斯皮内塔声称美国要做好打一场“高强度"战争的准备,中国原油进口的64%以上都要依赖海上运输,这些油轮体积大,速度慢,缺乏自卫能力,是极佳的攻击目标,美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完全可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如果美国切断中国占原油进口64%的海上运输,让中国陷入缺乏能源的窘境,美国将赢得战争。



美国可以放心用石油作为武器打击中国,却不用担心中国用石油作为武器打击美国,美国是一个老牌石油生产国,自从19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顶峰时年产石油4.8亿吨,虽然消费量也一路猛增,60年代之后逐渐变为石油进口国,美国的常规石油资源虽然无法与波斯湾相比,但美国还是有不少大油田,但美国并不愿开采本土的石油,美国联邦政府持有的陆地,东西海岸乃至阿拉斯加都不许勘探和开采石油,阿拉斯加北坡还留着一块禁止开采的的大油田,但美国充许开采油页岩,仅美国西部的绿河河谷地带的油页岩储量达到几千亿吨,这些油页岩要自然成为石油远要几千万年。



但美国开发出了一整套水力压裂和水平钻井等开采技术,可以从原先无法开采的油页岩里抽出天然气,使得美国的页岩气产量迅速攀升,达到了20000亿立方米,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同时美国也将用水压裂解和水平钻井技术采出开采致密砂岩油,使得美国的石油产量在2012年回升到了年产3.8亿吨的水平,美国的附庸加拿大本来只有几十亿桶石油储量,但拥有大量油砂资源,通过一系列工艺提炼后就成为石油,一下子储量暴增到1700多亿桶,成为仅次于沙特的石油资源国,而且加拿大的石油是全部出口美国的,美国附近的墨西哥和巴西的海底都有巨大油田,根本不用担心石油问题。

四:结语

美国在二战后建立了压倒性优势的海空力量,从而将海洋变为了自己的内湖,可以随心所欲的包围封锁他国的海上通道,却不用担心他国封锁自己的海上通道,而且国内也不用依赖其他国家的石油,中国面对的环境就严峻得多,原油生产有限,境外采购有禁运、封锁、产油国动乱或哄抬油价等种种风险,一但原油短缺经济将立即停摆,所以中国一边大力发展电力能源,一边全力建设俄中输油管线,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柬埔寨建设海军基地,加固南沙和海南岛,并建立一支能控制海上航线的蓝水海军,就现在中国海军的规模,美国想用凭借海军封锁中国已不可能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