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真实?比OpenAI还吸金的成人网站,为啥拒绝AI?(图)
大鱼新闻 科技 4 months
提起 OnlyFans,很多人的脸上会浮现意味深长的笑容:哦,一个成人网站,可以和业内顶流 Pornhub 一战。
最近,OnlyFans 公布了去年收入,惊了被 AI 刷屏的硅谷圈——总收入 66 亿美元,创作者分到 53 亿,剩下 13 亿归平台,扣除所有成本,纯利润达 4.8 亿。
X 网友语出惊人的调侃
隔行如隔山,虽然不能直接比较,但差距非常直观:OpenAI 2023 年化收入 16 亿美元,2023-2024 赛季 NBA 总薪水 49 亿美元。
OnlyFans 的成绩,不依赖广告金主,而是靠海量用户付费得来。
都说互联网的第一生产力是搞黄色,但这话多少带些「白嫖」的意味,爱看,但不一定愿意花钱。为什么这么多用户,心甘情愿地为 OnlyFans 掏出腰包?
不整虚的 OnlyFans,才是真·粉丝经济
OnlyFans 拆开是「Only」(只有)和「Fans」(粉丝),顾名思义,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粉丝经济:提供一个平台,让粉丝为创作者的内容付费。
它的首页人畜无害,平淡得像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然而,点进感兴趣的账号才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明码标价,图片、视频、直播、私信......不花钱,眼前就是一片灰扑扑的付费墙。
付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订阅,按月付费,查看常规的帖子。按次付费,解锁额外的内容。
哪怕内容免费,也要绑定信用卡、订阅了创作者才能看,毕竟下一次,你可能就丝滑地付费了。如果你已经花了钱,但觉得创作者甚合心意,也可以再打赏小费。
P 站上有的内容,OnlyFans 当然也有,粉丝还可以花另外的价钱,通过私信,像甲乙方一样对齐需求,让创作者定制专属视频,体验比审美疲劳的 P 站更个性化。
2021 年,OnlyFans 因为外界压力一度要禁止色情内容,重走 Tumblr 汤不热的老路,但因为用户和创作者的强烈反对,很快反悔。此后,只要创作者证明自己成年,不违法,便百无禁忌。
OnlyFans 创作者 Bryce Adams 订阅用户超过一百万
除了搞黄色,你也能在这里看到健身、烹饪、音乐等非十八禁的内容,甚至和明星说上话。
名人入驻 OnlyFans 有一个好处:自带光环和流量,不必以大尺度为噱头。
巴黎奥运会双人跳水铜牌得主 Jack Laugher,靠 OnlyFans 的副业,支撑自己的跳水事业——他的运动员薪水,只有每年 28000 英镑,哪怕在里约奥运会拿过冠军。
Jack Laugher 的订阅价格是每月 10 美元
平时,Jack Laugher 发的都是一些穿着泳裤、三角内裤、平角内裤的内容,没有全裸。泳裤相当于职业装,所以他和他家人都觉得很自在,「没有什么是你不能给你奶奶看的」。
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卡老师 Cardi B,也会在 OnlyFans 分享音乐幕后、个人生活,把它当成 Instagram 运营,只和粉丝联络感情,强调不会展示自己的胸部。就这,赚了 4500 万美元,2023 年在名人里排第二。
除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名人的互动,用户还会在什么情况下,为他人付费?答案是走心,用真心换真心。
OnlyFans 不只是出售照片、视频,也是在出售人与人的连接,这在一对一聊天的私信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对于粉丝,尤其是一些中青年男性来说,聊天是精神抚慰、情感联系,非直观的肉体所能比拟,可以当作一种另类的心理咨询。
Business Insider 采访了 10 位 OnlyFans 创作者,9 个都说和粉丝建立的不只是性关系,更接近朋友或者对象,平时会聊爱好、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压力。
OnlyFans 创作者也玩 cosplay
虽然 OnlyFans 总部在英国,但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用户占 16%,其余 17% 属于「世界其他地区」。
《OnlyFans 用户的性态度和特征》这篇论文,用户画像更加具体:OnlyFans 用户主要是已婚白人男性,平均年龄 29 岁,平均年收入 4.2 万美元。
怎么说,其实不让人意外,就像下班后在车里吸一根烟再上楼的国产剧男性形象。
心理不设防了,钱也就给得心甘情愿了。《财富》杂志报道,与粉丝聊天,拉近关系,然后售卖「独家」内容,占到很多 OnlyFans 创作者收入的 50% 以上。
粉丝为创作者的劳动付费,创作者直接从粉丝身上赚钱,简单、直接、了当,这就是 OnlyFans 的创作者经济。
因为不依赖广告、创作者激励,其他社交媒体在乎的流量来源、热门话题、用户停留时长、个性化推荐算法,OnlyFans 通通不在乎。
但没有平台扶持,也会让创作者涨粉比较困难,所以他们会在 Reddit、Instagram、TikTok 等社交媒体打广告,把更多用户引流到 OnlyFans。
这些平台的态度是,不反对。它们通常禁止色情,和 OnlyFans 不构成直接竞争,只要创作者在自己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过线,那么问题不大,偶尔能产出爆款就更好了。
成熟的系统,少数人的胜利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当一种赚钱方式公之于众的时候,可能它入局的壁垒已经很高了。靠 OnlyFans 买房买车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少数人的神话。
OnlyFans 目前有三亿多用户,超过四百万个创作者账号,2023 年的员工数量不过 42 名,人效比极高,一个员工抵得上千军万马,让两位创始人拿股息拿到手软。
但 66 亿美元的总收入平摊到创作者身上,就显得没那么美好了——OnlyFans 创作者的 2023 年平均年收入,约为 1800 美元。
这就像「我和马云平均收入也挺高」的笑话,大多数普通人是「抱歉我在拖后腿」的那个。
说唱歌手 Bhad Bhabie 最近晒单,2021 到 2024,她从 OnlyFans 赚到了 5700 万美元
2020 年,独立研究员 Tom Hollands 抓取了 OnlyFans 的支付数据,发现前 1% 的创作者赚了 33% 的钱,大多数创作者每月赚的钱不到 145 美元。
如果可以一年赚到 4.9 万美元,那么可喜可贺,已经跻身前 1% 了。
OnlyFans 二八分成,平台 20%,创作者 80%,听起来似乎很慷慨,但到创作者手里的,不一定全须全尾。
成功的 OnlyFans 创作者们,要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要么和代理机构合作。类似国内的 MCN,这些代理机构还要再分成,一般是 30% 以上。
代管一个创作者账号,服务讲究一条龙。Nytimes 采访的一家代理机构,帮 30 多名女性管理 OnlyFans,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在其他社交媒体引流,代写私信,创作日常内容,最终图穷匕见,把色情视频卖出去。
运营们需有敏锐的眼光,找出很快花掉 200 美元以上的肥羊,然后更加嘘寒问暖,薅到更多羊毛。运营们也要会说甜蜜的谎言,告诉一些天真无邪的粉丝,视频是专为他们一个人录制的,虽然同一个视频可能会被卖给几十个人。
一张著名的梗图,股市不如 OnlyFans 赚钱
这些机构吃着碗里,不忘看着锅里,还会物色新的对象,在 Instagram 邀请女性「下海」,话术是一起发财。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笑话,永不过时。
这条生产链的底端,往往是那些外包的代聊,又称「chatter」。全球不缺廉价的英语劳动力,他们大多数是菲律宾、尼日利亚、印度等地的低薪工人,每周工作 6 天,连续工作 12 小时,时薪 3 美元,还不如在麦当劳做汉堡。
钱难赚,屎难吃,这份工不好打,精神压力很大,要听几百个人吐苦水、讲怪话,同时背负销售的 KPI。简单来说,就像客服一样。恰好,菲律宾也是世界呼叫中心之一。
AI 陪聊产品,可以聊不同风格的
当 AI 发展起来,聊天机器人陪聊,成了解放人类劳动力的一种出路。甚至,这些聊天机器人可以基于过往的聊天记录训练,根据每个网红的风格量身定制。
不过,OnlyFans 禁止 AI 回复聊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AI 写消息,人类点发送键,总体还是比以前更加高效,一个人就能负责几百个聊天对象。但很难说,是轻松了,还是更痛苦了。
OnlyFans 有审核,却也管不了这些 AI。在这个 Deepfake 已经很难肉眼辨认的时代,虽然在内部成立了 AI 团队,OnlyFans 依然由人工审核主导,但检查的主要是,有没有擦边的未成年内容。
作为一个系统,OnlyFans 无疑很成熟,拿捏住人性需求,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付费访问内容,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固的付费生态。
马斯克的 X 也在尝试付费订阅,还放宽了对成人内容的限制,但 OnlyFans 首席执行官 Keily Blair,对其他平台的「OnlyFans 化」,并不看好。
Keily Blair (右)
她的理由很简单,付费或者不付费,都是一种惯性。其他社交媒体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内容是免费的。如果这些平台也想尝试订阅模式,就需要让用户觉得,内容是独家的,自己可以获得更多价值。
OnlyFans 把「干什么都要花钱」的路径走通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懂得怎么更快、更系统地攫取更多利益,但得到大部分利益的人,并不一定是创作者自己。
AI 版 OnlyFans来袭,有什么不能被机器替代
面对 OnlyFans 一骑绝尘的成绩,也有人唱衰,认为 OnlyFans 已经登顶,之后就要走下坡路,被 AI 一点点颠覆,这话不无道理。
OnlyFans 目前对 AI 的态度不积极,认为风险和回报不成比例,聊天不如人类深入,版权归属等不明确,创作者可以用 AI 改善自己的内容,但不允许完全由 AI 生成的账号。
OnlyFans 对创作者的资格审核非常严格,每个人都必须提交 10 条左右的个人身份证明,以及社交媒体信息,拿着身份证件自拍视频,证明自己是成年人。
OnlyFans 整的一个活,日历内页全是 Fan(风扇)而非性感的封面女郎
这本是为了防范违法行为,同时也起到了将 AI 拒之门外的效果。
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到处都是 AI 了。
聊天机器人尚且不影响 OnlyFans 的主营业务,因为聊天是增值,是钩子,用户最终会购买真人的图片和视频,但从头到脚都是 AI 的网红,可能会对 OnlyFans 本身造成冲击。
OnlyFans 近年的数据反映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订阅占总收入的比例减少,按次付费的比例增加,2023 年甚至占了近 60%,而且不算小额,一次几十美元或者更多。
这不难理解,我订阅了爱奇艺、腾讯、优酷的会员,等于选择了网站上的全部内容,但我可能只想看一部剧而已。按次付费,更能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但说到定制, AI 不是更能投其所好吗?它们可以讲各种语言,24 小时在线,生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并渐渐以假乱真。
AI 模型的真实性,一天一个境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似乎可以在 AI 身上成真。
使用 Flux 生成的 AI 女性
若要论灵魂的共鸣,AI 虚拟伴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火的赛道,Character AI、Talkie、星野,让你用 AI 二创真实人物,或者设定原创角色,外貌、性格、语音、故事线都能自定义。个性化体验,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和 OnlyFans 的强硬态度不同,它的竞争对手 Fanvue 更宽容,十分看好 AI 生成的创作者,前提是没有隐瞒用了 AI。
其中,Pellegrini 是 Fanvue 最受欢迎的AI网红之一,2024 年 1 月的收入为 2.3 万美元,Instagram 粉丝达到 25.7 万,这业务能力放在 OnlyFans 也是顶流了。
一位足球运动员甚至写信给她,询问联系方式:「这么漂亮的女性,怎么可能没有男朋友呢?」
把思路打开,AI 背后也是团队在运营,和有些真人网红似乎区别并不大——和付费粉丝聊天,提供独家的内容,而用户们索取的,同样都是幻想的模样、虚假的关系。
不过,以前是由创作者出镜提供素材,而现在,AI 可以不知疲倦地生成。
我们不怀疑人性的弱点,也不忽视欲望和情绪的价值,但怎么兑现,又为什么而付费,是个开放的问题。谁也没法确定,自己就是最标准的那个答案。
但 OnlyFans 比 AI 公司们还猛的势头,似乎也是在反抗一切都逐渐 AI 化的现实。人类创造仍然值得付费,担得起较高的心理价位,不管在哪个行业。
OnlyFans 可以作为一个特别的样本,在未来的几年内,让我们继续观察,更多 AI 替代品的出现,是会让原来的付费需求下降,还是让人类更珍惜手作的劳动含量,哪怕只是被包装出来的。
人类的古老行业,也是一面先进科技的镜子。
最近,OnlyFans 公布了去年收入,惊了被 AI 刷屏的硅谷圈——总收入 66 亿美元,创作者分到 53 亿,剩下 13 亿归平台,扣除所有成本,纯利润达 4.8 亿。
X 网友语出惊人的调侃
隔行如隔山,虽然不能直接比较,但差距非常直观:OpenAI 2023 年化收入 16 亿美元,2023-2024 赛季 NBA 总薪水 49 亿美元。
OnlyFans 的成绩,不依赖广告金主,而是靠海量用户付费得来。
都说互联网的第一生产力是搞黄色,但这话多少带些「白嫖」的意味,爱看,但不一定愿意花钱。为什么这么多用户,心甘情愿地为 OnlyFans 掏出腰包?
不整虚的 OnlyFans,才是真·粉丝经济
OnlyFans 拆开是「Only」(只有)和「Fans」(粉丝),顾名思义,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粉丝经济:提供一个平台,让粉丝为创作者的内容付费。
它的首页人畜无害,平淡得像扎克伯格的 Facebook。
然而,点进感兴趣的账号才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明码标价,图片、视频、直播、私信......不花钱,眼前就是一片灰扑扑的付费墙。
付费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订阅,按月付费,查看常规的帖子。按次付费,解锁额外的内容。
哪怕内容免费,也要绑定信用卡、订阅了创作者才能看,毕竟下一次,你可能就丝滑地付费了。如果你已经花了钱,但觉得创作者甚合心意,也可以再打赏小费。
P 站上有的内容,OnlyFans 当然也有,粉丝还可以花另外的价钱,通过私信,像甲乙方一样对齐需求,让创作者定制专属视频,体验比审美疲劳的 P 站更个性化。
2021 年,OnlyFans 因为外界压力一度要禁止色情内容,重走 Tumblr 汤不热的老路,但因为用户和创作者的强烈反对,很快反悔。此后,只要创作者证明自己成年,不违法,便百无禁忌。
OnlyFans 创作者 Bryce Adams 订阅用户超过一百万
除了搞黄色,你也能在这里看到健身、烹饪、音乐等非十八禁的内容,甚至和明星说上话。
名人入驻 OnlyFans 有一个好处:自带光环和流量,不必以大尺度为噱头。
巴黎奥运会双人跳水铜牌得主 Jack Laugher,靠 OnlyFans 的副业,支撑自己的跳水事业——他的运动员薪水,只有每年 28000 英镑,哪怕在里约奥运会拿过冠军。
Jack Laugher 的订阅价格是每月 10 美元
平时,Jack Laugher 发的都是一些穿着泳裤、三角内裤、平角内裤的内容,没有全裸。泳裤相当于职业装,所以他和他家人都觉得很自在,「没有什么是你不能给你奶奶看的」。
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卡老师 Cardi B,也会在 OnlyFans 分享音乐幕后、个人生活,把它当成 Instagram 运营,只和粉丝联络感情,强调不会展示自己的胸部。就这,赚了 4500 万美元,2023 年在名人里排第二。
除了追求感官的刺激、名人的互动,用户还会在什么情况下,为他人付费?答案是走心,用真心换真心。
OnlyFans 不只是出售照片、视频,也是在出售人与人的连接,这在一对一聊天的私信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对于粉丝,尤其是一些中青年男性来说,聊天是精神抚慰、情感联系,非直观的肉体所能比拟,可以当作一种另类的心理咨询。
Business Insider 采访了 10 位 OnlyFans 创作者,9 个都说和粉丝建立的不只是性关系,更接近朋友或者对象,平时会聊爱好、心理问题、人际关系、家庭压力。
OnlyFans 创作者也玩 cosplay
虽然 OnlyFans 总部在英国,但有数据显示,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英国和欧洲用户占 16%,其余 17% 属于「世界其他地区」。
《OnlyFans 用户的性态度和特征》这篇论文,用户画像更加具体:OnlyFans 用户主要是已婚白人男性,平均年龄 29 岁,平均年收入 4.2 万美元。
怎么说,其实不让人意外,就像下班后在车里吸一根烟再上楼的国产剧男性形象。
心理不设防了,钱也就给得心甘情愿了。《财富》杂志报道,与粉丝聊天,拉近关系,然后售卖「独家」内容,占到很多 OnlyFans 创作者收入的 50% 以上。
粉丝为创作者的劳动付费,创作者直接从粉丝身上赚钱,简单、直接、了当,这就是 OnlyFans 的创作者经济。
因为不依赖广告、创作者激励,其他社交媒体在乎的流量来源、热门话题、用户停留时长、个性化推荐算法,OnlyFans 通通不在乎。
但没有平台扶持,也会让创作者涨粉比较困难,所以他们会在 Reddit、Instagram、TikTok 等社交媒体打广告,把更多用户引流到 OnlyFans。
这些平台的态度是,不反对。它们通常禁止色情,和 OnlyFans 不构成直接竞争,只要创作者在自己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过线,那么问题不大,偶尔能产出爆款就更好了。
成熟的系统,少数人的胜利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当一种赚钱方式公之于众的时候,可能它入局的壁垒已经很高了。靠 OnlyFans 买房买车走上人生巅峰,只是少数人的神话。
OnlyFans 目前有三亿多用户,超过四百万个创作者账号,2023 年的员工数量不过 42 名,人效比极高,一个员工抵得上千军万马,让两位创始人拿股息拿到手软。
但 66 亿美元的总收入平摊到创作者身上,就显得没那么美好了——OnlyFans 创作者的 2023 年平均年收入,约为 1800 美元。
这就像「我和马云平均收入也挺高」的笑话,大多数普通人是「抱歉我在拖后腿」的那个。
说唱歌手 Bhad Bhabie 最近晒单,2021 到 2024,她从 OnlyFans 赚到了 5700 万美元
2020 年,独立研究员 Tom Hollands 抓取了 OnlyFans 的支付数据,发现前 1% 的创作者赚了 33% 的钱,大多数创作者每月赚的钱不到 145 美元。
如果可以一年赚到 4.9 万美元,那么可喜可贺,已经跻身前 1% 了。
OnlyFans 二八分成,平台 20%,创作者 80%,听起来似乎很慷慨,但到创作者手里的,不一定全须全尾。
成功的 OnlyFans 创作者们,要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要么和代理机构合作。类似国内的 MCN,这些代理机构还要再分成,一般是 30% 以上。
代管一个创作者账号,服务讲究一条龙。Nytimes 采访的一家代理机构,帮 30 多名女性管理 OnlyFans,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在其他社交媒体引流,代写私信,创作日常内容,最终图穷匕见,把色情视频卖出去。
运营们需有敏锐的眼光,找出很快花掉 200 美元以上的肥羊,然后更加嘘寒问暖,薅到更多羊毛。运营们也要会说甜蜜的谎言,告诉一些天真无邪的粉丝,视频是专为他们一个人录制的,虽然同一个视频可能会被卖给几十个人。
一张著名的梗图,股市不如 OnlyFans 赚钱
这些机构吃着碗里,不忘看着锅里,还会物色新的对象,在 Instagram 邀请女性「下海」,话术是一起发财。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笑话,永不过时。
这条生产链的底端,往往是那些外包的代聊,又称「chatter」。全球不缺廉价的英语劳动力,他们大多数是菲律宾、尼日利亚、印度等地的低薪工人,每周工作 6 天,连续工作 12 小时,时薪 3 美元,还不如在麦当劳做汉堡。
钱难赚,屎难吃,这份工不好打,精神压力很大,要听几百个人吐苦水、讲怪话,同时背负销售的 KPI。简单来说,就像客服一样。恰好,菲律宾也是世界呼叫中心之一。
AI 陪聊产品,可以聊不同风格的
当 AI 发展起来,聊天机器人陪聊,成了解放人类劳动力的一种出路。甚至,这些聊天机器人可以基于过往的聊天记录训练,根据每个网红的风格量身定制。
不过,OnlyFans 禁止 AI 回复聊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AI 写消息,人类点发送键,总体还是比以前更加高效,一个人就能负责几百个聊天对象。但很难说,是轻松了,还是更痛苦了。
OnlyFans 有审核,却也管不了这些 AI。在这个 Deepfake 已经很难肉眼辨认的时代,虽然在内部成立了 AI 团队,OnlyFans 依然由人工审核主导,但检查的主要是,有没有擦边的未成年内容。
作为一个系统,OnlyFans 无疑很成熟,拿捏住人性需求,从一开始就要求用户付费访问内容,形成了一个健康、稳固的付费生态。
马斯克的 X 也在尝试付费订阅,还放宽了对成人内容的限制,但 OnlyFans 首席执行官 Keily Blair,对其他平台的「OnlyFans 化」,并不看好。
Keily Blair (右)
她的理由很简单,付费或者不付费,都是一种惯性。其他社交媒体的用户,已经习惯了内容是免费的。如果这些平台也想尝试订阅模式,就需要让用户觉得,内容是独家的,自己可以获得更多价值。
OnlyFans 把「干什么都要花钱」的路径走通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懂得怎么更快、更系统地攫取更多利益,但得到大部分利益的人,并不一定是创作者自己。
AI 版 OnlyFans来袭,有什么不能被机器替代
面对 OnlyFans 一骑绝尘的成绩,也有人唱衰,认为 OnlyFans 已经登顶,之后就要走下坡路,被 AI 一点点颠覆,这话不无道理。
OnlyFans 目前对 AI 的态度不积极,认为风险和回报不成比例,聊天不如人类深入,版权归属等不明确,创作者可以用 AI 改善自己的内容,但不允许完全由 AI 生成的账号。
OnlyFans 对创作者的资格审核非常严格,每个人都必须提交 10 条左右的个人身份证明,以及社交媒体信息,拿着身份证件自拍视频,证明自己是成年人。
OnlyFans 整的一个活,日历内页全是 Fan(风扇)而非性感的封面女郎
这本是为了防范违法行为,同时也起到了将 AI 拒之门外的效果。
然而,外面的世界,已经到处都是 AI 了。
聊天机器人尚且不影响 OnlyFans 的主营业务,因为聊天是增值,是钩子,用户最终会购买真人的图片和视频,但从头到脚都是 AI 的网红,可能会对 OnlyFans 本身造成冲击。
OnlyFans 近年的数据反映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订阅占总收入的比例减少,按次付费的比例增加,2023 年甚至占了近 60%,而且不算小额,一次几十美元或者更多。
这不难理解,我订阅了爱奇艺、腾讯、优酷的会员,等于选择了网站上的全部内容,但我可能只想看一部剧而已。按次付费,更能满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但说到定制, AI 不是更能投其所好吗?它们可以讲各种语言,24 小时在线,生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并渐渐以假乱真。
AI 模型的真实性,一天一个境界,「我有个大胆的想法」,似乎可以在 AI 身上成真。
使用 Flux 生成的 AI 女性
若要论灵魂的共鸣,AI 虚拟伴侣也已经是一个非常火的赛道,Character AI、Talkie、星野,让你用 AI 二创真实人物,或者设定原创角色,外貌、性格、语音、故事线都能自定义。个性化体验,被推向了新的高度。
和 OnlyFans 的强硬态度不同,它的竞争对手 Fanvue 更宽容,十分看好 AI 生成的创作者,前提是没有隐瞒用了 AI。
其中,Pellegrini 是 Fanvue 最受欢迎的AI网红之一,2024 年 1 月的收入为 2.3 万美元,Instagram 粉丝达到 25.7 万,这业务能力放在 OnlyFans 也是顶流了。
一位足球运动员甚至写信给她,询问联系方式:「这么漂亮的女性,怎么可能没有男朋友呢?」
把思路打开,AI 背后也是团队在运营,和有些真人网红似乎区别并不大——和付费粉丝聊天,提供独家的内容,而用户们索取的,同样都是幻想的模样、虚假的关系。
不过,以前是由创作者出镜提供素材,而现在,AI 可以不知疲倦地生成。
我们不怀疑人性的弱点,也不忽视欲望和情绪的价值,但怎么兑现,又为什么而付费,是个开放的问题。谁也没法确定,自己就是最标准的那个答案。
但 OnlyFans 比 AI 公司们还猛的势头,似乎也是在反抗一切都逐渐 AI 化的现实。人类创造仍然值得付费,担得起较高的心理价位,不管在哪个行业。
OnlyFans 可以作为一个特别的样本,在未来的几年内,让我们继续观察,更多 AI 替代品的出现,是会让原来的付费需求下降,还是让人类更珍惜手作的劳动含量,哪怕只是被包装出来的。
人类的古老行业,也是一面先进科技的镜子。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