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现排队看房潮 短期刺激未解决楼市结构难题(图)
大鱼新闻 财经 地产 2 months, 2 weeks
中国国旗在北京一处正在施工的楼盘前飘扬。(2013年11月4日)
台北 —
中国人行九月底祭出降息降准等房市刺激政策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也随即出台房产“组合拳”新政,在两大重磅利诱下,十一长假一开始,广州等地楼盘就传出久违的“排队看房”人潮、来客数也翻倍的荣景。观察人士说,救市政策具短期刺激效果,但无法解决中国楼市直面的供需失衡、人口衰退等结构性问题,因此,国庆假期的荣景恐难以持续。
十一长假的第一天,广州楼市就迎来久违的热络景象。
据《南方日报》报道,星期二(10月1日)下午,广州当地一处楼盘外停满了车,洽谈区也坐满了看楼房客。
看楼房客暴增,广深销售员加班、喜迎地产“银十”
该楼盘销售总监告诉记者,人行9月24日一出台放水新政,他们的成交额就达到1.5亿元人民币(约2100万美金),十一长假首日更有上百名客人预约看房,人流比之前的假日档次增长三成,场面“非常火爆”,优于预期。
广州、深圳楼市接连传出捷报。
《南方都市报》星期四(10月3日)报道,广州市政府于9月29日取消各项限购规定后,荔湾区楼盘新世界凯粤湾的销售员连夜加班不打烊,截至9月30日中午,来访量较平时猛增200%;深圳宝安区另一楼盘瑞璟湾居安居型商品房项目,则在9月29日新政出台当晚,8小时内,395套房源售罄。
《证券时报》星期四(10月3日)也报道称,深圳某营销中心内,多数房源都被贴上已售出的标记,销售人员还说,看房客倍数增长,让他们“把国庆节过成了劳动节”,而今年深圳传统的“银十”旺季,可望变成“金十”。
中央政策救市 北上广深应声放宽限购
这波久违的楼市热潮,始自中国人行9月24日宣布降息降准的楼市利好政策并立马于9月29日就让存量房贷利率的下修政策落地,接著上海、广州跟深圳也在当天随即宣布放宽最低首付比例等限购措施,尤其广州抢得头香、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取消限购的一线城市;北京9月30日也宣布跟进,等于四大一线城市全面响应中央“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的新政,反转之前的重拳打房手段。
楼市掀起高歌猛进的乐观气氛后,#专家称期待已久的楼市银十回来了#的搜索词条10月3日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截至10月4日晚间10点,阅读量超过3700万次。
不过,众多议论楼市的微博声浪中,也不乏有人发表“逆风”评论。
政策药到见效? 评论:购房热实为“贩卖焦虑”
知名财经作家石述思拥有240多万微博粉丝,他星期四(10月3日)发文质疑楼市荣景,还要求专家“说话要拿出真凭实据”,否则光是迎合政策,只会帮倒忙。
石述思写道:“银十的前提是百姓有银子去买房,仅靠一线城市个别楼盘的营销活动和刚需的呼应,最多叫止泻,离(经济)复苏差老鼻子(差得远)了。”
他强调,楼市要复苏,耐心很重要,因“大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
江苏律师庄志明也于腾讯网发表题为《专家称房地产牛市正逐渐开启,是水平有限,还是屁股指挥脑袋?》的长文,他于文中质疑,一连串热炒楼市复苏的消息都是在贩卖“过了这村、没有这店”的焦虑感。
庄志明说,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9月29日联合召开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的视频会议时就强调,“保交楼”才是防范化解地产风险的重中之重,解读此政策信息,无法得出要对房产高歌猛进的意思。
他还引述官方数据称,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已在全球名列前茅,仅次于美国人均住房面积的67平米,因此,很难想象中国居民还有多少“刚需”空间。
吴明泽:政策具短期刺激性,长期效果不乐观
针对中国楼市的十一小阳春,在台北的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明泽认为,中国当局此轮的刺激政策确能有效提振短期买气,但长期成效恐难以乐观。
他说,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喊出“房住不炒”以来,房企买气渐弱,地方政府也难熬,因土地买卖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再加上,2020年祭出“三条红线”,对开发商大幅紧缩银根,导致龙头房企接连倒闭,更衍生数千万套的烂尾房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虽陆续释出政策,助房企去库存,但成效不彰,直到十一前,才终于推出直面消费者的房贷刺激政策,也快速获得市场的正面响应。
吴明泽告诉美国之音:“(货币宽松)政策当然对于房地产的需求会有一些正面影响,第二个是中国的房地产已经闷太久了,当然这一次推出优惠措施,民众看到政府想去救(楼市)这一块,所以开始一窝蜂去抢。”
吴明泽说,政策、市场本周看似一片狂欢,但中国楼市几年来所遭遇的烂尾楼、房企暴雷倒闭和债务等严峻问题,其实都未获得解决,尤其官方介入救市恐隐含潜在风险,也就是说,假如财务不佳的地产商抢政策红利,再投机大卖预售楼,日后恐又重蹈烂尾楼的覆辙,届时,市场信心将再受受挫。
林雅铃:人口减少、房屋供给过剩才是大问题
位于台北的国防安全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员林雅铃也说,中国媒体连日热炒“排队看房”人潮,究竟成交多少户,有待观察。
她说,中国民众不买房,首先是因为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其次是严重的烂尾楼问题让他们对房企顿失信心,且目前看来,中国官方“保交楼”的进展并不顺利,尤其数据显示,中国政府若想解决烂尾楼问题,需斥资3万亿人民币兜底。
另外,中国人口衰退也是楼市的不利因素,林雅铃说,中国学者预测过,未来30年,中国人口将锐减2亿,凸显三四线城市房市供过于求的严重性。
林雅铃告诉美国之音:“它(中国房市)是供给过剩,现在所提出的刺激政策都没有办法真正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所以短期也许会有些刺激作用,但没有办法真正解决房地产问题。”
林雅铃分析,中国政府这次刺激股市楼市的手法,皆依赖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但对于医保、养老等生计负担沉重的工薪阶级而言,除非北京祭出更大规模的财政补贴,如直接发钱等配套措施,否则很难让他们有馀钱买股买房。
史鹤凌:过度操作货币政策恐加剧债务风险
分析人士说,中国光靠货币政策刺激景气,对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成效有限,而且还会加剧债务风险。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就说,中国政府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各地方政府的财政亏空严重,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所有中国省份及直辖市中,只有上海有财政盈余。
他认为,支撑这波“地产狂欢”潮的买家,一部分是手头有现金,但因楼市低迷而长期观望的人,他们的需求现被激活,另一部分则是投机客,准备逢低进场买楼,带楼价起涨再获利出售。
史鹤凌警告,中国这波非理性的买股买楼行为,是官方政策导引出来,容易大幅波动,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或刺激力道减弱,房市恐又反转。
史鹤凌告诉美国之音:“中国是让(松绑)资本市场的杠杆,也就是(让)人们借钱来进行投资,非但没有办法解决长期存在的地方(财政)、以及房地产头部企业的债务问题,相反地,债务问题在这一轮的资金政策冷却以后,会更加严重。”
庄孟翰:楼市应回归市场机制
位于北台湾新北市的淡江大学产业经济系副教授庄孟翰则认为,中国房市最大的短板在于信息不透明,连烂尾房数量、完工但滞销的空屋量都未发布官方统计。
他说,面对楼市如此庞大的烂摊子,中国官方下令建商“保交楼”,以维护烂尾楼屋主的权益实属合理,但今年中,超过30个城市颁布政策,要求国企收购商品房,来帮房企“去库存”,就不符正常的商业运作。
庄孟翰说,中国政府若有心彻底整顿楼市,应回归市场机制,放手让体质不良的房企倒闭重整,否则投入再多政府资源兜底,也填不满这个债务的无底洞。
庄孟翰告诉美国之音:“这些大建商,包括恒大、碧桂园等,真的要彻底解决,就是让它倒闭,(由)资产管理公司低价收购,然后(重整)负债,我觉得这样子(成功)机会比较大。”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