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井喷:信用卡透支显著提升
大鱼新闻 财经 2 months, 1 week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正在呈现“井喷”的态势。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单量288单,未偿本息合计826.2亿元;成交量213单,未偿本息合计645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增长主要由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的同比激增所驱动。根据银登中心统计数据,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为546.6亿元,占比84.74%,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
三季度成交额达546.6亿元
根据银登中心统计报告,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包括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和对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不良贷款转让方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受让方主要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MC”)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
就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而言,其转让方主要是商业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受让方则主要是金融AMC和地方AMC。
银登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449.4%。进入2024年,随着信用卡、汽车消费金融等类型不良资产大规模涌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明显提速。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从一季度的43亿元上涨至278.5亿元,较一季度上涨547.67%。今年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共计成交170单,合计规模达546.6亿元。从季度走势来看,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
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资产构成类型来看,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占绝对优势,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占比提升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类贷款分别占比39.15%、43.26%、17.56%。今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最多,为42.63%,规模为93.56亿元。信用卡类资产挂牌规模占比为41.68%,略高于2023年全年数据。
从今年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类型构成分析,信用卡透支为262.2亿元,占比48%,个人消费贷款229亿元,占比41.9%,个人经营类贷款55.4亿元,占比10.1%。
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规模分别为5.3亿元、93.3亿元、262.2亿元,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2.2%、33.5%、48.0%,增速尤为迅猛。
火栗网特聘高级研究顾问彭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卖方角度来讲,前两年平安银行无论是在出包数量方面还是在转让资产规模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平安银行虽然依然在出包机构中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但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后来者包括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以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以甘肃省联社、甘肃农信社等为代表的地方性银行,以及包括中银消金、北银消金、蚂蚁消金在内的消费金融公司等,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市场中。
彭城进一步向记者表示,随着转让方的变化,个贷市场标的资产构成也发生明显转变,今年三季度,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和消费金融公司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不良尤为突出。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启了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试点工作。
2022年年底,银登中心公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二批试点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范围,在6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试点基础上,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纳入试点机构范围;将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甘肃等11个省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10月21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已有 191家(含分支机构,下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30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8家城市商业银行、149家农村中小银行、27家消费金融公司开立了机构账户。
据相关媒体统计,截至今年9月10日,年内13家银行挂牌了信用卡透支类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挂牌项目30余单,涉及债权金额共约356.37亿元。截至今年10月14日,已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超过100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接近200亿元。
民营地方AMC成活跃受让方
值得一提的是,银登中心统计报告还首次将“活跃受让方机构”作为披露项目。
银登中心统计报告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机构包括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滨海正信资产”)、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瑞京资产”)、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昆朋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国瑞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沙湘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从上述前十大活跃受让机构类型来看均为地方AMC,其中,滨海正信资产、瑞京资产均为民营地方AMC,其余八家为国有地方AMC。
今年7月份,专注于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AMC等机构的个人贷款不良提供服务的北京原法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个贷不良转让半年报告》也提到,上半年各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公布了资产包成交结果,共公告240条成交结果,时间涵盖2021年至2024年,其中多数为2023年成交的资产包,为220条,2024年为12条。从公告的成交结果来看,地方AMC为绝对主力,全国性金融AMC仅东方资产公告了其在2022年的一个资产包。而在地方AMC中,民营或民营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又占多数。
上述报告显示,前十位资产受让主体中,有六家为民营地方AMC,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辽宁富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排在第二位的滨海正信资产均为民营地方AMC,对应的受让资产包个数分别为131个和40个。
据记者此前统计,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控股的地方AMC数量为46家,民营地方AMC有13家,外资控股的地方AMC有1家。
“民营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个贷不良资产包的处置环节具有更大的优势,更容易与债务人就减免方案达成一致,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同时,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个货不良资产包受让后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不得二次转让,对于投资方而言,在资产安全性上,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产权边界更容易通过合同划定,而国资企业目前对于国资的边界划定具有一定模糊性。”上述报告提到。
对于不同背景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深度方面的差异性,彭城分析认为,五大金融AMC与地方AMC面对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政策均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个贷业务的审慎程度有所差异。同时,五大金融AMC与地方AMC在规模、体量上也相差悬殊,面对新业务,地方AMC明显“船小好掉头”。
“至于民营地方AMC相对国有地方AMC在个贷业务方面更为活跃,则首先是因为国有地方AMC承担了更多地方债务化解功能,其业务重心与民营AMC略有差异。此外,民营地方AMC受到的合规及纪律约束相对国有地方AMC来说较为宽松,能够用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态度去接受新业务。”彭城表示。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统计》(以下简称“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挂单量288单,未偿本息合计826.2亿元;成交量213单,未偿本息合计645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增长主要由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的同比激增所驱动。根据银登中心统计数据,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额为546.6亿元,占比84.74%,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
三季度成交额达546.6亿元
根据银登中心统计报告,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包括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和对公不良资产批量转让业务。不良贷款转让方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受让方主要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金融AMC”)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
就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而言,其转让方主要是商业银行与消费金融公司,受让方则主要是金融AMC和地方AMC。
银登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长449.4%。进入2024年,随着信用卡、汽车消费金融等类型不良资产大规模涌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明显提速。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规模从一季度的43亿元上涨至278.5亿元,较一季度上涨547.67%。今年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共计成交170单,合计规模达546.6亿元。从季度走势来看,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同比增长96.27%,环比增长56.7%。
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的资产构成类型来看,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占绝对优势,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占比提升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类贷款分别占比39.15%、43.26%、17.56%。今年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占比最多,为42.63%,规模为93.56亿元。信用卡类资产挂牌规模占比为41.68%,略高于2023年全年数据。
从今年三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类型构成分析,信用卡透支为262.2亿元,占比48%,个人消费贷款229亿元,占比41.9%,个人经营类贷款55.4亿元,占比10.1%。
其中,信用卡透支类资产今年前三个季度的规模分别为5.3亿元、93.3亿元、262.2亿元,在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12.2%、33.5%、48.0%,增速尤为迅猛。
火栗网特聘高级研究顾问彭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卖方角度来讲,前两年平安银行无论是在出包数量方面还是在转让资产规模方面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但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平安银行虽然依然在出包机构中占据第一梯队的位置,但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后来者包括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以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以甘肃省联社、甘肃农信社等为代表的地方性银行,以及包括中银消金、北银消金、蚂蚁消金在内的消费金融公司等,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市场中。
彭城进一步向记者表示,随着转让方的变化,个贷市场标的资产构成也发生明显转变,今年三季度,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和消费金融公司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不良尤为突出。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启了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试点工作。
2022年年底,银登中心公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第二批试点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范围,在6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试点基础上,将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纳入试点机构范围;将注册地位于北京、河北、甘肃等11个省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机构范围。
10月21日,银登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已有 191家(含分支机构,下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30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78家城市商业银行、149家农村中小银行、27家消费金融公司开立了机构账户。
据相关媒体统计,截至今年9月10日,年内13家银行挂牌了信用卡透支类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挂牌项目30余单,涉及债权金额共约356.37亿元。截至今年10月14日,已有13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转让超过100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接近200亿元。
民营地方AMC成活跃受让方
值得一提的是,银登中心统计报告还首次将“活跃受让方机构”作为披露项目。
银登中心统计报告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前十大活跃受让机构包括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滨海正信资产”)、江西瑞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瑞京资产”)、吉林省盛融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昆朋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国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国瑞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长沙湘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华润渝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从上述前十大活跃受让机构类型来看均为地方AMC,其中,滨海正信资产、瑞京资产均为民营地方AMC,其余八家为国有地方AMC。
今年7月份,专注于为银行、消费金融公司、AMC等机构的个人贷款不良提供服务的北京原法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个贷不良转让半年报告》也提到,上半年各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公布了资产包成交结果,共公告240条成交结果,时间涵盖2021年至2024年,其中多数为2023年成交的资产包,为220条,2024年为12条。从公告的成交结果来看,地方AMC为绝对主力,全国性金融AMC仅东方资产公告了其在2022年的一个资产包。而在地方AMC中,民营或民营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又占多数。
上述报告显示,前十位资产受让主体中,有六家为民营地方AMC,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辽宁富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排在第二位的滨海正信资产均为民营地方AMC,对应的受让资产包个数分别为131个和40个。
据记者此前统计,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控股的地方AMC数量为46家,民营地方AMC有13家,外资控股的地方AMC有1家。
“民营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个贷不良资产包的处置环节具有更大的优势,更容易与债务人就减免方案达成一致,提高资产处置效率。同时,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个货不良资产包受让后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不得二次转让,对于投资方而言,在资产安全性上,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产权边界更容易通过合同划定,而国资企业目前对于国资的边界划定具有一定模糊性。”上述报告提到。
对于不同背景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深度方面的差异性,彭城分析认为,五大金融AMC与地方AMC面对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政策均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于个贷业务的审慎程度有所差异。同时,五大金融AMC与地方AMC在规模、体量上也相差悬殊,面对新业务,地方AMC明显“船小好掉头”。
“至于民营地方AMC相对国有地方AMC在个贷业务方面更为活跃,则首先是因为国有地方AMC承担了更多地方债务化解功能,其业务重心与民营AMC略有差异。此外,民营地方AMC受到的合规及纪律约束相对国有地方AMC来说较为宽松,能够用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的态度去接受新业务。”彭城表示。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