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朔尔茨给莫迪灌迷魂汤!用印度替代中国,靠谱吗(图)
大鱼新闻 财经 2 months, 2 weeks
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访问印度,与总理莫迪“秀恩爱”。他此行的目的是“去风险”,减少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这与莫迪政府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一拍即合。德国媒体质问:用印度替代中国,靠谱吗?
在新德里,朔尔茨密集参加了系列活动,包括与印度和德国工商界的互动。朔尔茨称印度是“稳定之锚”,有庞大人口、经济快速增长和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他呼吁实现贸易多样化,减少对德国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并把印度列为首选。
这位德国总理说,“我们必须避免片面依赖,特别是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比如至关重要的原材料和某些技术”。他还透露,德国正推动欧盟与印度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时间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年完成”。
德国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朔尔茨用“印度替代中国”泼冷水。德国《日报》认为,“印度不能取代中国的贸易伙伴地位”。文章称,印度的去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6%,在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印度经济的总量很小,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此外,中国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贸易额2531亿欧元。相比之下,印度与德国的贸易额数字有点惨淡,只有193亿欧元。
《法兰克福汇报》持同样的观点。在“印度不是中国”的文章中称,无论是从经济因素还是从地缘政治考量,德国和印度加强联系值得肯定。作者认为,中国快速工业化道路是印度难以复制的。印度要成为“中国的替代品”,这条路并不好走。文章呼吁德国企业商“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在印度找到机会。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协议,两国开始从边界脱离接触。在社交平台,有一些关于撤军的视频。有分析称,莫迪政府之所以态度软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经济离不开中国,它需要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加勒万河谷冲突爆发4年多来,印度和美欧一样,鼓吹和中国脱钩。然而,4年过去了,从电子元件、医药原材料到太阳能电池和汽车零部件,印度从中国进口更多。印度越想取代中国,它对中国供应的依赖就越大。
印度作为“资本坟场”的名声不是虚的,“关门打狗”这一手玩得很溜。社交平台总结得很深刻,“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印度经济增长数字确实好看。但它不能掩盖印度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种姓制度臭名昭著、缺乏熟练工人、基础设施落后、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等,导致大量外国企业逃离印度。苹果把生产线从印度转移到中国,就是最新例子。
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在2014年至2021年11月期间,多达2783家外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停止了在印度的业务,包括家乐福(Carrefour)、汉高(Henkel)、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和福特(Ford)等知名公司。
用印度替代中国,朔尔茨是炒美国人的剩饭。美国哈佛大学的传奇教授格雷厄姆在《外交政策》网站评论称,30年来,印度由于人口增长,西方认为这将创造“经济奇迹”。然而,这并没有发生。文章引用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称,“不要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作者认为,“印度不只是‘未来之国’,而且‘未来’永远不会到来。”
在美欧“去风险”的背景下,莫迪政府有点得意忘形,这并不令人奇怪。然而,如果印度认为可以取代中国,这实际上是被美欧愚弄了。用印度或越南取代中国,是西方的政治噱头,目的是遏制中国,而不是帮助印度建设成工业强国。
朔尔茨访问印度,给莫迪政府灌了不少“迷魂汤”。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不可复制的。印度要成为“中国第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在西方的吹捧下迷失方向。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