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可以被“闻”出来!139种病和嗅觉失灵有关(组图)
大鱼新闻 健康 2 months, 3 weeks
嗅觉是人类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的气味。其实,除了闻出气味,鼻子还能“闻到”未来的疾病风险。
最近,发表在《分子神经学前沿》的一项研究指出,嗅觉受损与上百种疾病有关,它或许是疾病早期检测和预防的有效工具。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和专家观点,解读嗅觉受损和疾病风险的关系,教你科学保护嗅觉。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副研究员 徐凌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刘建华
嗅觉受损与多种疾病有关
为探索嗅觉与疾病的关系,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系的科学家,对相关论文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闻不出味影响着139种疾病,其中包括: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过敏、哮喘等;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等。
研究还指出,嗅觉功能障碍通常是多种疾病的前兆,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嗅觉丧失,抑郁症、重大心血管事件和多发性硬化症的前期表现同样伴有嗅觉下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建华表示,嗅觉改变是某些疾病的隐性信号,通常会先于其他症状出现,但常常被忽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要尽早就诊。
轻微改变
嗅觉下降早期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是轻微的改变。当周围人能够闻到很多气味,如强烈的臭味、发霉的味道等,但自己却感觉不到时,预示着嗅觉发生减退了。
此外,还要警惕味觉的突然性改变,例如无法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时,也要注意嗅觉是否出现障碍。
嗅觉倒错和幻嗅
出现嗅觉倒错的情况时,会无法正常感知真实气味,可能闻到臭的味道但认为是香的,或将香味感受为臭味。幻嗅是指患者会闻到原本不存在的味道,即“凭空捏造”。
一些医院设有专门的嗅觉检查科室,嗅觉发生异常改变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通常情况下,若检查鼻腔后未发现问题,就会进一步利用CT或核磁进行全方位检查。
为什么嗅觉是健康“报警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副研究员徐凌志表示,嗅觉能够充当健康“报警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炎症因素
嗅觉对身体的影响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嗅觉丧失与体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增加相关,可提高身体的炎症水平。上述研究中提到的139种疾病也大多与炎症反应相关。
神经因素
嗅觉系统在解剖学上具有独特性,它有一条直接投射到参与记忆的脑区的神经通路,嗅觉失灵后,记忆力也受损。
研究也确实发现,嗅觉丧失与多个大脑区域退化有关,这些区域对记忆获取和处理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嗅觉能力的退化会伴随着认知能力退化,与嗅觉丧失导致大脑中灰质和白质的显著损失有一定关系。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生活因素会同时导致嗅觉丧失和疾病,比如吸烟、空气污染、药物、压力、更年期、酗酒、呼吸道感染、头部创伤等。
嗅觉衰退可以改善
虽然“闻不到”和“疾病”常同时发生,但某些情况下,嗅觉下降会加剧健康问题。通过改善嗅觉,就可预防这些疾病。
2023年《老年神经科学前沿》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接触精油,闻不同气味,能平衡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炎症因子、增加神经保护因子等,进而起到改善记忆的作用。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5个月内,每天两次使用4种精油气味来丰富嗅觉体验,能显著改善嗅觉功能,提高言语流畅性,患者的抑郁症状也有所减少。
如果之前能够轻易闻到的花香、食物香气等,现在变得难以察觉,或难以准确识别各类气味,要有所警惕,情况比较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嗅觉缓慢衰退的人,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改善。
佩戴口罩
空气不好时,在室外活动或处于花粉较多区域一段时间后,人会感到鼻部不适。这种情况下,首要防护手段就是佩戴口罩。
冲洗鼻腔
可用生理盐水适当冲洗,以减少过敏原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注意不要冲洗过度,否则会导致鼻腔干燥,破坏酸碱度平衡,影响嗅区黏膜功能。
不抠鼻子
过度用力抠鼻子会损伤鼻腔黏膜,手指携带的大量病原体会趁虚而入,影响鼻黏膜功能,严重者会引起嗅觉下降。
规范用药
患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鼻腔疾病,应及时就医,久病未治会导致嗅觉功能损伤。
治疗鼻炎需遵医嘱用药,特别是降压药、抗抑郁药、化疗药、滴鼻净等,因为这些药可能引起嗅觉减退。
嗅觉训练
使用扩香器等扩散装置,每天释放一种气味(能闻到即可,味道无需过浓),嗅闻2小时,每周7种气味轮换,坚持6个月,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最近,发表在《分子神经学前沿》的一项研究指出,嗅觉受损与上百种疾病有关,它或许是疾病早期检测和预防的有效工具。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和专家观点,解读嗅觉受损和疾病风险的关系,教你科学保护嗅觉。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副研究员 徐凌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刘建华
嗅觉受损与多种疾病有关
为探索嗅觉与疾病的关系,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系的科学家,对相关论文进行了荟萃分析,发现闻不出味影响着139种疾病,其中包括:
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焦虑症、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过敏、哮喘等;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等。
研究还指出,嗅觉功能障碍通常是多种疾病的前兆,例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嗅觉丧失,抑郁症、重大心血管事件和多发性硬化症的前期表现同样伴有嗅觉下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建华表示,嗅觉改变是某些疾病的隐性信号,通常会先于其他症状出现,但常常被忽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要尽早就诊。
轻微改变
嗅觉下降早期不容易被发现,通常是轻微的改变。当周围人能够闻到很多气味,如强烈的臭味、发霉的味道等,但自己却感觉不到时,预示着嗅觉发生减退了。
此外,还要警惕味觉的突然性改变,例如无法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时,也要注意嗅觉是否出现障碍。
嗅觉倒错和幻嗅
出现嗅觉倒错的情况时,会无法正常感知真实气味,可能闻到臭的味道但认为是香的,或将香味感受为臭味。幻嗅是指患者会闻到原本不存在的味道,即“凭空捏造”。
一些医院设有专门的嗅觉检查科室,嗅觉发生异常改变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通常情况下,若检查鼻腔后未发现问题,就会进一步利用CT或核磁进行全方位检查。
为什么嗅觉是健康“报警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副研究员徐凌志表示,嗅觉能够充当健康“报警器”,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炎症因素
嗅觉对身体的影响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嗅觉丧失与体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增加相关,可提高身体的炎症水平。上述研究中提到的139种疾病也大多与炎症反应相关。
神经因素
嗅觉系统在解剖学上具有独特性,它有一条直接投射到参与记忆的脑区的神经通路,嗅觉失灵后,记忆力也受损。
研究也确实发现,嗅觉丧失与多个大脑区域退化有关,这些区域对记忆获取和处理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嗅觉能力的退化会伴随着认知能力退化,与嗅觉丧失导致大脑中灰质和白质的显著损失有一定关系。
环境因素
一些环境、生活因素会同时导致嗅觉丧失和疾病,比如吸烟、空气污染、药物、压力、更年期、酗酒、呼吸道感染、头部创伤等。
嗅觉衰退可以改善
虽然“闻不到”和“疾病”常同时发生,但某些情况下,嗅觉下降会加剧健康问题。通过改善嗅觉,就可预防这些疾病。
2023年《老年神经科学前沿》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接触精油,闻不同气味,能平衡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炎症因子、增加神经保护因子等,进而起到改善记忆的作用。
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5个月内,每天两次使用4种精油气味来丰富嗅觉体验,能显著改善嗅觉功能,提高言语流畅性,患者的抑郁症状也有所减少。
如果之前能够轻易闻到的花香、食物香气等,现在变得难以察觉,或难以准确识别各类气味,要有所警惕,情况比较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嗅觉缓慢衰退的人,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改善。
佩戴口罩
空气不好时,在室外活动或处于花粉较多区域一段时间后,人会感到鼻部不适。这种情况下,首要防护手段就是佩戴口罩。
冲洗鼻腔
可用生理盐水适当冲洗,以减少过敏原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注意不要冲洗过度,否则会导致鼻腔干燥,破坏酸碱度平衡,影响嗅区黏膜功能。
不抠鼻子
过度用力抠鼻子会损伤鼻腔黏膜,手指携带的大量病原体会趁虚而入,影响鼻黏膜功能,严重者会引起嗅觉下降。
规范用药
患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鼻腔疾病,应及时就医,久病未治会导致嗅觉功能损伤。
治疗鼻炎需遵医嘱用药,特别是降压药、抗抑郁药、化疗药、滴鼻净等,因为这些药可能引起嗅觉减退。
嗅觉训练
使用扩香器等扩散装置,每天释放一种气味(能闻到即可,味道无需过浓),嗅闻2小时,每周7种气味轮换,坚持6个月,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