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要努力追赶!实看珠海航展上歼35和苏57的差距(图)

大鱼新闻 军事 3 days, 14 hours

前言: 今年珠海航展歼-35隐形战斗机首次亮相,与首次岀国参加航展的苏-57战斗机同场竞技,在此之前,苏-57战斗机从未参加过国际航展,即使是莫斯科航展,公众也很难近距离观看苏-57战斗机的细节,因此这是外界首次详细的接触到苏-57战斗机,终于看到其从未打开过的弹舱结构,歼-35隐形战斗机也是首次参加过公开航展,把一款还没装备的战斗机拿岀来任人参观,对歼10战斗机也保密了8年的中国空军来说是何等的自信,那么歼-35战斗机和苏-57战斗机谁更先进一点呢?



一:苏-57战斗机糟糕的隐身性能是怎么来的

初看苏-57战斗机,有一种“拍扁了的苏-27战斗机”的感觉,就像苏--27战斗机的升力体框架上把两台发动机中间的空间填平,外形设计又有点像F-22隐形战斗机那样追求隐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但细节处理非常粗糙,如果说苏-57战斗机制造品质很差,表面有许多厘米级以上的缝隙,突出的螺丝和铆钉是因为原型机工艺标准还没有确定,座舱盖也不是整体式风挡,风挡没有金属镀膜涂层,这些细节还可以修改一下提高隐身效果也不难,但苏-57战斗机外形设计时肯定没有认真考虑过隐身。



上世纪80年代,苏联知道美国正在研制隐身战斗机后也开始着手研制隐身战斗机,由于早期的吸波涂料吸波频带较窄、维护麻烦,苏联选择了吸波频带宽、吸收率高的等离子隐身,直到1999年才开始进行实机测试,与不断提升的隐身涂料相比,等离子体隐身效果不好的缺点几乎无法克服,俄罗斯最终放弃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米高扬设计局的1.44战斗机也被迫放弃,21世纪初,俄罗斯空军重新招标新型战斗机,在忽悠会向印度输出五代机技术后获得了印度投资3亿多美元开始研发“PAKFA"计划。



由于苏霍伊设计局苏-27战斗机和苏-30战斗机外销的成功,拥有的人力物力远远超过穷困潦倒的米高扬设计局,俄罗斯空军最终选择苏霍伊设计局主导“PAKFA"计划,苏霍伊设计局是世界最有名的飞机研发机构,研制的苏-7、苏-9、苏-17、苏-24、苏-15、苏-27、苏-30等经典机型都有上佳表现,积累了极为雄厚的设计经验,是成都611设计所的10倍也不止,甚至说全中国航空工业积累的总和也不如苏霍伊设计局一家,但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研制苏-57战斗机时才发现自己没有隐身外形技术积累和隐身涂料技术,研制等离子体隐身技术付出的时间成本无法挽回了。



隐身外形研究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技术积累,美国探索了40年,中国也用时30年,从基本原理开始,一点点摸索球体、圆柱和圆锥,一点点改造,才建立了一套的隐身研发体系,歼-20战斗机从外观,到细节,从外表到内部设备都贯彻了尽量减少反射能量的设计原则,俄罗斯无论隐身外形技术积累,还是超级计算机都大大落后于世界,设计全隐身战斗机需要对总体设计、气动外形,材料选用、加工方式,每条接缝,每个紧固件,每平方厘米的涂层,每台设备电磁发射特性都要到位,还处于摸索阶段的苏霍伊设计局自然困难重重。



二:苏-57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最终苏霍伊设计局放弃模仿美国F-22战斗机,使用苏-27战斗机的成熟技术打造苏-57战斗机,苏-27战斗机使用升力体设计,升阻比高达14,比普通飞机大30%以上,在空重比F-15战斗机重40%,内油多70%的前提下,飞行性能和F-15战斗机持平,航程超过一倍,苏-57战斗机沿用苏-27战斗机的升力体设计构架,大改一下机翼和平尾,边条和机翼平尾,机腹带有2-3度低头角度,机身宽大,上部边缘凸起,下边缘平坦,像一个形状复杂的大机翼,发动机吊挂在机翼下,2个弹仓串列在两个发动机之间,长达9米,不但给飞机强度和配平带来不利影响,进气道扰流也严重限制弹药的投放。



歼-20战斗机机头、机身与进气道棱边都遵循平行原则,是一体化隐身设计,苏-57战斗机的机头隐身设计不像歼-20那样明显,机头要小一些,棱边修形处理并没有向雷达整流罩上延伸,机头还和平尾边缘对齐,还带了个有强反射源的金属框和光电球,光电球半球透光直接面对前方,座舱与舱盖连接边缘也没有锯齿状设计,机身接缝也没有采用锯齿设计,大部分接缝垂直于机身轴线,机身大量暴露口盖也是传统的矩形口盖,没有锯齿边缘处理,隐身战斗机的常见设计细节在苏-57战斗机上几乎看不到。



苏-57战斗机最大的败笔沿用了苏-27战斗机的直通进气口,没有把机头与机身、进气道完全融合起来,没有采用S进气道,进气道和发动机舱处于一条纵向轴线上,发动机风扇直接露出来,雷达波可以直接从进气道照射到风扇叶片,形成一个巨大的反射源,进气道矩形管道是一个很强的共振腔体,可以将大部分入射雷达波反射回去,在雷达的正面照射下,每个进气道雷达反射截面高达10平米,S型进气道可以完全屏蔽进气道的雷达波反射,使其无法直射到发动机风扇,但加工复杂,还会增加30%结构重量,需要强悍的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俄罗斯搞不定才放弃S型进气道设计方案。

三:苏-57战斗机VS歼-35战斗机

俄罗斯不但在隐身技术误入歧途,俄罗斯电子学界在预测美国F-22战斗机时也误入歧途,认为F-22战斗机公开的0.01-0.001平米的雷达反射面积是战略欺骗,实际上应该是0.1-0.2平方米,苏霍伊设计局按照这个错误数据把苏-57战斗机定为0.4平米,因雷达反射截面越小设计制造难度越大,定为0.4平米也尽量贴近现有加工工艺水平,苏霍伊设计局相信只要加大雷达功率,就可以平衡隐身技术的不足,苏-57战斗机采用了N036有源相控阵雷达,有五个阵列天线,机头雷达罩内一个,机首两侧各一个,两侧襟翼上还各有一个,配置堪称前无古人,号称探测距离达400千米,可发现100千米-120千米外的F-22战斗机。



但俄罗斯雷达的缺点是信噪比不够,内部噪音大,而且俄罗斯的TR单元必须依赖进口,西方制裁之后,俄罗斯机载相控阵雷达生产就就陷入瘫瘓,N-036型L波段雷达实际只能在35千米处发现F-22战斗机,F-22战斗机的APG-77机载雷达对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是200干米,对苏-57战斗机发现距离是65千米,面对歼-35战斗机,苏-57战斗机同样也面临这个境地,歼-35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口径应该可达700毫米,至少能装1500个以上的有源T/R模块,,607所在珠海航展展出的低端外贸有源相控阵雷达直径600毫米,探测距离170千米,14所的出口液冷雷达直径也是600毫米探测距离200千米以上,歼-35战斗机的雷达应该更强大,并具备强大的电子战和网络战能力,这是N-036型L波段雷达所不能比的。



歼-35战斗机气动布局几乎和F-22战斗机一样,但由于更小的机体,DIS进气道以及更新的隐身涂料,雷达反射截面积应该比F-22战斗机还小,应该是苏-57的1/1000倍,苏-57战斗机想和歼-35战斗机对抗,只能充分利用大功率的L402"喜马拉雅"电子战系统干扰对手雷达,最大限度地抵消了对方的隐身技术,利用101KS光电系统尽量在相差不大距离上发现歼-35战斗机,然后贴近凭借强大机动性拼命,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如果歼-35战斗机不合作的活,苏-57就可能看不见、追不上、打不着。



苏-57想获得“近身搏斗”的机会只能依靠隐蔽接近战术,大部分情况下苏-57是没有隐蔽接近机会的,但无论是F-22,F-35,歼20,歼-35战斗机都没有侧向和后向雷达,使用的X波段多普勒雷达只能用于搜索有明显相对运动的战机,无法探测运动不明显或者没有运动的目标,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苏-57可转向对手下后方,保持同样的速度,尽量降低双方相对运动,让对手的雷达无法探测到,不过如果对手有预警机就不行了,隐身性能不佳的苏-57很容易被预警机发现,预警机通常位于战斗机后方100~200千米处,苏-57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使用R-37M超远程空空弹敲掉预警机再悄悄接近对手。



如果苏-57战斗机真的接近到近战距离,歼-35战斗机的隐身优势就被抵消,苏-57就可以发挥自身超机动性获得空战优势,歼-35战斗机空重14吨,翼面积60平方米,2台涡扇13E发动机总推力达18.4吨,空战推重比1.03,最大载弹量8吨,而苏-57空重18吨,最大载弹量达10吨,发动机总推力达39吨,苏-57战斗机的留空时间可达5.8小时,几乎是歼-35战斗机的两倍,在超声速巡航、升限和机动性方面都优于歼-35战斗机,苏-57战斗机有推力矢量技术加成,可实现无限制迎角低速飞行,起降距离,爬升加速都不错,如果近距离格斗有相当的优势。



苏-57战斗机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一直饱受质疑,于2010年首飞后进度如同蜗牛,第5架原型机还发生火灾,暴露出严重的质量问题,订单也从原定的200架不断缩减,第一架试生产型在2017年才试飞,却无法获得后续订单,拖到在2018年才交付,导致俄罗斯空军接收的时间要继续推迟,2024年仅交付3架,累计交付只有25架,连总设计师米克海尔·波戈相也被迫辞去职务到莫斯科航空学院当教师去了,印度空军提交给政府的报告对苏-57战斗机评价也不高,直接将其开除出隐身战斗机行列,准备花250亿美元购买127架苏57战斗机的计划也泡了汤,如果苏-57战斗机要成为真正的隐身战斗机,要对所有口盖、外露设备进行精雕细琢,耗费5-6年反复测试修改,这几乎等于重新设计整个机身架构,变更几乎所有零件,还要投巨资改变落后的航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反看中国歼-20战斗机2011年首飞,试生产批次机在原型机试飞之前就开始制造,进度几乎紧挨着原型机,2015年底下线,2016年1月就进行了首飞,2016年年底就交付中国空军,18年就正式列装,只用7年走完了从首飞到装备部队的完整过程,超越了美国F-22战斗机的13年,2024年服役数量远超200架,歼-35战斗机2021年首飞,现在已经进入批量试生产,年产已达10-12架,以中国歼-16战斗机年产100架的速度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超过F-35战斗机,中美空军装备技术水平已经差不多追平,不过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大推力小涵道比发动机技术、空气动力及飞机控制研究上还是需要中国航空工业努力追赶的。



四:结语

中国空军的战斗机技术源自苏联,在苏联空军开始装备米格23战斗机时,中国空军主力装备的是歼6战斗机,苏联空军开始装备苏27战斗机时,中国空军主力的装备仍然是歼6战斗机,但科技竞赛是没有先入者为王规则的,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技术源自英国,现在英国要买美国的战斗机支撑英国的天空了,现在俄罗斯的战斗机技术也被中国甩到身后,相信不用多久,俄罗斯也要买中国的战斗机支撑俄罗斯的天空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