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4亿年前化石 上面竟有黄庭坚书法(组图)
大鱼新闻 文化 3 hours, 11 minutes
1967年,江西武宁县一位名叫涂兆庆的市民,在收拾村里石家祠堂后面的乱石堆时,意外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它呈长方体,表面有斑驳的花纹,细看就像一根白色的竹笋,在石块的侧面还刻着两行字。
涂先生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石头,说不定是一件文物。于是他便将这个东西送到了江西大学历史系余明光老师手中,希望他能给鉴定一下。余老师看了一圈,发现除了文字能辨认外,其他的细节自己也不懂。
两人随后联系了武宁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又将这块石头送往北京,交到了郭沫若和夏鼐的手中。可没想到郭、夏二人对这块石头也是一头雾水,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块古生物化石,便邀请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挺恩进行了研究。
经过陈细心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块震旦角石化石。震旦角石也被称为“中华角石”,其外型呈宝塔状,一头窄、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这一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灭绝于奥陶纪末期。
而这一石块侧面则是“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也许有人会有疑问“黄庭坚的字怎么可能出现在几亿年前的化石上呢?”但这不难理解,因为这块化石曾经是黄庭坚的私人藏品,他深爱此石,于是刻下书法留念。经过书法家杨仁恺、启功的鉴定,这书法也确实出于黄庭坚之手。
这块化石是目前已知的保存至今最早的化石,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件被作为工艺品进行加工和收藏的化石,更是黄庭坚的书法真迹与化石共存一体的化石。1976年《化石》杂志第2期,陈挺恩与余明光将这一研究写成《一块八百多年前收藏的化石标本》一文发表。
黄庭坚在石侧写道:“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庭坚”根据题诗推测,它可能是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加工而成,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表面光滑润泽,角石轮廓分明。
黄庭坚的字遒劲刚健,点画秀润婀娜,棱角分明,用笔方圆兼备,提按顿挫有力。转折处圭角外露,结构欹侧多姿,内紧而外松,高低错落,收放自如。虽然只有寥寥二十二个字,但极见功力,文人气、才子气十足。
黄庭坚书法与古生物化石结合,的确称得上文物界的一大“奇观”,这也算是一场不可思议的“邂逅”了,它如今成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涂先生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石头,说不定是一件文物。于是他便将这个东西送到了江西大学历史系余明光老师手中,希望他能给鉴定一下。余老师看了一圈,发现除了文字能辨认外,其他的细节自己也不懂。
两人随后联系了武宁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又将这块石头送往北京,交到了郭沫若和夏鼐的手中。可没想到郭、夏二人对这块石头也是一头雾水,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块古生物化石,便邀请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挺恩进行了研究。
经过陈细心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一块震旦角石化石。震旦角石也被称为“中华角石”,其外型呈宝塔状,一头窄、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这一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灭绝于奥陶纪末期。
而这一石块侧面则是“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也许有人会有疑问“黄庭坚的字怎么可能出现在几亿年前的化石上呢?”但这不难理解,因为这块化石曾经是黄庭坚的私人藏品,他深爱此石,于是刻下书法留念。经过书法家杨仁恺、启功的鉴定,这书法也确实出于黄庭坚之手。
这块化石是目前已知的保存至今最早的化石,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件被作为工艺品进行加工和收藏的化石,更是黄庭坚的书法真迹与化石共存一体的化石。1976年《化石》杂志第2期,陈挺恩与余明光将这一研究写成《一块八百多年前收藏的化石标本》一文发表。
黄庭坚在石侧写道:“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庭坚”根据题诗推测,它可能是在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加工而成,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表面光滑润泽,角石轮廓分明。
黄庭坚的字遒劲刚健,点画秀润婀娜,棱角分明,用笔方圆兼备,提按顿挫有力。转折处圭角外露,结构欹侧多姿,内紧而外松,高低错落,收放自如。虽然只有寥寥二十二个字,但极见功力,文人气、才子气十足。
黄庭坚书法与古生物化石结合,的确称得上文物界的一大“奇观”,这也算是一场不可思议的“邂逅”了,它如今成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