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枪扫射!AI魔改《甄嬛传》彻底把官方逼急了(组图)

6Park 生活 1 week, 1 day



“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程度还不足1%”,这句话的含金量在2024年急剧上升。

甄嬛被皇上扇了一巴掌,本该下跪认错,但下一秒扛起机关枪对着皇上一顿扫射,打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



祺贵人告发熹贵妃私通,甄嬛又是人狠话不多,亮出家伙让祺贵人当场知难而退。



华妃的经典场景——勾着皇上的腰带进屋——变成了“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众嫔妃给皇后请安,告退后纷纷骑上摩托车扬长而去。



在AI视频软件的助力下,2024年的《甄嬛传》不仅是古装戏,也可以是枪战片、功夫片、科幻片……

除了《甄嬛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亮剑》等经典影视剧都遭到了AI魔改,上演了“唐僧与女儿国国王接吻”“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林黛玉大战孙悟空”等超级脑洞。



但是AI魔改视频的狂欢,到此为止了。

12月8日,监管部门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严厉批评AI魔改视频,并督促短视频平台排查和清理相关内容。

尽管如此,AI魔改视频的幕后推手依然会继续活跃。

敢下猛料的“小作坊”,让记忆越来越模糊

以前是电视放什么看什么,自从有了AI之后,现在是想看什么自己剪。

特朗普当选后,宣称将成立政府效率部,由马斯克领导。

一名中国网友很快就用AI技术紧追热点,把马斯克的脸换到了电影《龙门飞甲》里西厂雨化田的脸上,做了一段关于政府效率部的“伪科普”视频,而且是全英文配音。



这段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在X平台和YouTube上爆红。评论区的美国网友喊话作者表示愿意付费看续集,还有人发问:为什么好莱坞拍不出这样好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短视频创作者,正是AI魔改视频最显而易见的第一双推手。

他们脑洞大开,博得了“小作坊下料就是猛”的评价。

他们深知人性弱点和平台流量密码,玩起“经典+反差”的套路可谓得心应手。

众多经典影视剧片段开始被无厘头二创,冲击着全国人的眼球,让所有人的回忆变得越来越模糊,怀疑自己以前看的是删减版。

《还珠格格》里,容嬷嬷针刺紫薇的狠辣场面,变成了爱心投喂。



林黛玉一改弱不禁风的形象,随时都能为观众上演一套高明功法。



刘华强杀进餐馆,也不再是为了和人斗狠,而是为了给人洗头。



连热播综艺《再见爱人》也成了新鲜素材,被拿去爆改玩梗。



不仅如此,AI还能实现把两个不同框的角色放在一起,来一场辣眼睛的禁忌之恋。



不难看出,这些被AI魔改的视频,要么是最近的热门视频,要么是经典片段。人们熟悉且愿意反复观看的视频,自然是自带流量。

这也是为什么,《甄嬛传》成了AI魔改的重灾区——在抖音,#甄嬛传#的话题播放达到了上千亿次,深受观众喜欢。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甄嬛变身甄子丹,以及安陵容让皇上侍寝等倒反天罡的片段。



有的网友看完后深表担忧,对创作者说:实在不行接点广告吧,怕你没钱打官司。

不过担心创作者没钱的担忧,基本是多余的。

短视频创作者如此热衷于魔改视频,除了少部分人是热爱玩梗,本质上还是无利不起早。

有的自媒体用AI做了70多个魔改《甄嬛传》《三国演义》的视频后,涨粉80万;抖音上有一个魔改《甄嬛传》的视频,点赞高达168万。有了粉丝、流量,也就有了变现的基础。

他们的变现方式,既可以是赚流量主收益或广告收益,也可以通过为用户定制专属视频来收费,还可以卖课赚钱,教人做魔改视频。



用户聚集的地方,向来也是利益交织的地方。

AI魔改泛滥,平台为何坐视不理?

AI魔改视频大行其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平台却坐视相关创作者变得越来越多而无动于衷,这其实就表明了平台的态度。

可以说,平台也是一双重要推手。

如果不是被叫停,平台对于AI魔改视频应该是乐见其成。因为AI魔改视频涉及到的两个领域,都是平台极其看重的。

第一个是“魔改视频”,性质相当于鬼畜、搞笑。

B站的入站必刷列表里,不少就是播放破千万的鬼畜。B站的三个播放量破亿的视频,也都是鬼畜作品:第一个是猛男跳新宝岛,第二个是基于赵本山小品二创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第三个是《让子弹飞》的鬼畜视频《敢杀我的马?!》。



由此可见,“魔改视频”的群众基础有多么庞大。对于成天嚷嚷要吸引年轻人注意力的平台,绝对是不能放弃的阵地。

第二个是“AI创作”,现在同样是平台的聚宝盆。

自从ChatGPT横空出世后,AI变得炙手可热,平台都在想尽办法利用AI去提高生产效率、用户体验以及盈利能力。

今年7月,快手上线了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视频里的一切都由AI生成,5集累计破5200万次播放。同月,抖音也上线了AI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对于为什么做AI短剧,快手文娱业务负责人表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行业存在产能不足的问题。

这就是在通过“AI创作”提升生产力,满足用户需求。

去年底,剪映就在测试文生图AI工具Dreamina。今年5月,Dreamina更名为“即梦”,其功能也从单一的文生图拓展至AI作图与AI视频两大领域。次月,快手也推出了与之对应的“可灵AI”。

在平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开始用AI创作。

真假难辨的AI图片和AI视频,于是慢慢入侵到了美妆、母婴、健身、网文等各个领域。



在10月举行的2024中国计算机大会上,快手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介绍,自今年6月发布以来,可灵AI已有超过360万用户,累计生成3700万个视频和超过一亿张图片。

此外,对于平台而言,“AI创作”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内容供给,有时也和商业变现直接相关。

比如抖音新上线的“AI分身”,就已经被不少博主应用,可以24小时代替博主在群聊、私信、评论区、直播间里和粉丝互动、回答粉丝问题。

还有AI生图、AI视频,可以直接被用于带货。有人就曾演示过,自己拿着一个苹果,一句话不说,录了一段视频。经过AI处理后,很快就生成了一个自己拿着苹果侃侃而谈的带货视频,动作、声音和表情十分自然。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诞生AI魔改视频了。

以人们对“魔改”的热情,加上平台推动的“AI创作”热潮,AI魔改视频的诞生是迟早的事。

被抨击的AI魔改,暗藏着一个好消息

“AI魔改”的热潮,部分源于“AI创作”的热潮。

“AI创作”的热潮又从何而来?

表面上看是平台在背后猛推,但究其原因,平台的这份动力则是源于最根本的产业推手:AI应用。

前两年,AI选手们主要在卷底层的大模型和技术,但如今,重点变成了应用层面。

李彦宏就曾反复强调“不要卷模型,要卷应用”,AI要有实际应用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算力浪费。李开复也直言,2024年是应用爆发的一年,AI 2.0时代,所有应用都值得被重写一遍。



AI产业的一众公司和投资人,都希望看到AI能被应用到实处,看到商业化的前景。

所以有了车企请大模型上车,也有了接踵而至的AI手机。

一些大厂和平台也隔三差五就推出新的AI功能或AI应用,吸引用户使用。

AI功能方面,比如有曾火遍全网的“AI黏土”和“AI捏捏”特效。



还有在电影《毒液:最后一舞》上映时,推出的“AI毒液”特效。



AI应用方面同样丰富,抖音的豆包、百度的文小言、月之暗面的Kimi智能助手,都做到了千万月活的数据。

此外还诞生了其他五花八门的AI应用,比如今年8月出现的“GigaBody”,一键给用户美化成肌肉男,让人“小手一点,少练 10 年”,被称为“男人的美图秀秀”,一举登上中国区iOS下载榜 Top1。



正是AI应用的爆发,才会催生出铺天盖地的AI图片、AI视频,包括AI魔改视频。

某种程度上,这是实力的体现,完全可以看作是个好消息。

今年2月,OpenAI推出视频大模型Sora,但直到12月10日,Sora才正式上线。在此期间,中国的AI视频生成应用反而更早落地和推广,除了抖音的即梦AI、快手的可灵AI,还有Runway、智谱清影、爱诗科技PixVerse、Pika,等等。

所以在此之前,外国网友即使想玩深度魔改也没条件,只能像这样浅浅地把《哈利波特》里的角色改成巴黎世家男模。



而到了今年,国产AI视频生成应用不仅被中国网友玩出了花,也攻占了海外社交媒体,让外国网友也能制作梗图和魔改视频。



现在,国内的AI魔改视频因为“毁经典”被叫停。

但如果往好的方面想,没有一定的AI实力,也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AI魔改。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