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严查泰国榴莲 对华出口停滞传递什么信号?(组图)

大鱼新闻 财经 2 hours, 33 minutes

最近,泰国榴莲遇上了大麻烦。

在中泰贸易中,榴莲无疑是泰国代表队无可撼动的强项。

然而,就这么个“全村最后的希望”,却遭到了中方的严查,对华出口陷入停滞。

内网上,几乎所有的中国网友都将这条新闻归入“反电诈新闻”栏目,心领神会地断定,这一定是中方在惩罚和敲打泰国,是祖国为了给王星出气,为了逼迫泰国主动替咱们早日灭了妙瓦底,而祭出的一个小小警告。

下方的评论清一色得都是叫好:“支持国家打击电诈,抵制泰国人血榴莲!”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仔细回顾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我们觉得,中国网友可能想太多了。

这次“严查榴莲风波”,中泰两国官方给出的解释基本一致:中国检测机构在泰国对华输出的部分榴莲上,检测出了一种名叫“Basic Yellow 2”的工业染色剂。

这个玩意儿,中文名叫“碱性嫩黄”,是一种禁止用于食品加工的非食用色素,通常用来给麻纸、皮革染色,是世卫组织认证的2B类致癌物,2008年起被中国禁止使用于食品加工。

但是,近年来一些榴莲厂商,为了让榴莲皮色更好看使用碱性嫩黄等工业染料对榴莲外皮进行染色。

这种行为,遭到了泰国榴莲业界的警觉,曾经有商家像泰国农业部对此进行举报。此事一经曝光,立刻引发中方警觉,随即在泰国输华榴莲中发现了这种违禁成分。

于是,泰国出口到中国的每一批榴莲都必须附带碱性嫩黄和重金属镉的检测报告,不得检出上述物质,方可签发产品符合性证书。

1月10日起,中方在进口检查站对每批货物进行抽查,如果发现残留物超标,将立即暂停进口。中方于1月8日通知泰方该消息,泰国多地都暂停了采购出口中国的榴莲。

同时,国内水果行业从业者证实,中国海关要求1月10日起,所有进口榴莲(包括越南/泰国)实行每车取样,检测“碱性嫩黄”。检测项目送检率要求达到100%,且检测期间不可提离。



严查令发出之后,1月11日,一批从南宁机场进入中国的榴莲,因为没有碱性嫩黄的检测报告,被中国海关拒绝放行通关。

由于事发突然,泰国榴莲出口商猝不及防,都担心如果按照规定出口,可能会在边境检查时被暂停出口,因此很多出口商干脆宣布暂停收购。

正值中国春节临近,榴莲价格居高不下,正是榴莲出口的黄金时机。然而,由于检测时间和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多商家选择暂时不冒险,暂停收购。这样一来榴莲农也叫苦不迭,担心因榴莲过熟而无法出售。

为此,泰国农业部长娜吕蒙召开紧急会议,邀请农业部门和驻华使馆人员商讨对策,派人重点检查各个榴莲种植园,抽查榴莲中的有害物质是否超标,并确保榴莲收购商不会趁机低价收购。



在2024年,泰国榴莲其实就因为“染色问题”,引发过一场声誉危机。

去年夏天,许多中国消费者在网上投诉,称自己买到了“荧光染色榴莲”,不但果壳在灯光下会反射荧光,摸过榴莲的手也会粘上难以清洗的黄素液体。

后来人们很快发现,这一波掉色榴莲上的颜色,实际上是“姜黄粉”。

一些泰国榴莲工厂用姜黄粉给榴莲挨个“上色”的视频,疯传网络,视频解说里说“泰国榴莲商为了让榴莲颜色好看而强行染色”,一度造成了消费者的恐慌。

后来,又有业内人士出面解释,澄清榴莲浸泡姜黄粉并不是为了“恶意染色”,而是业内的一个基本操作。姜黄粉是一种常见调味料,对人体无害,往榴莲上添加只是为了杀菌而已,是全泰国榴莲园的基本操作。

所幸,这场谣言并非大面积发酵,很快自行消失。



但是,更久远之前的2015年,香港也曾在泰国榴莲上检测出姜黄素,当时也一度引发了香港消费者的一片恐慌,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甚至一度要对使用姜黄素的商家提出检控,并要求泰国政府采取措施。

而泰国政府驻香港商务专员,则向香港当地媒体解释,姜黄是常见天然食用色素,对人体无害。

但是这个“泰国专员”又有点奇葩,一边说姜黄无害,一边又将锅甩到中国老板身上,说:“此次姜黄染色的榴莲是中国内地老板的榴莲园,而且榴莲只供应内地,染色是为了榴莲果实色泽亮丽”。

他一再向香港人保证,“所有涉事榴莲全部销往内地,绝不会在香港出现。”

并且还表示:“这次是首次发现有人以姜黄为榴莲染色,但泰方会加强检测,绝对保证食用安全”



如果这位“泰国专员”的描述是真实的,那么说明姜黄染色在2015年之前,还并不是泰国榴莲业界的普遍做法,而是“中国榴莲老板”的独创,以至于需要向香港人进行解释,并让泰国官员急于撇清。

而在同一年,台湾地区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最后在确定了姜黄基本无害之后,对涂抹姜黄的泰国榴莲予以放行。

回到2024年9月,泰国榴莲一度又传出镉超标的消息,中国海关总署在12家包装厂,15个果园,16个批次的泰国输华榴莲中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再次影响泰国榴莲声誉。

后来,泰方对此的调查结论是:这些重金属超标的榴莲,并不是泰国原产,而是无良商家从越南购入,冒充泰国榴莲来到中国——理由是,越南榴莲经常被检测出镉超标,而泰国榴莲却在泰国的自查中从未发现类似问题。



从这些既往新闻中,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这样一个事实。

泰国榴莲虽然名声在外,但是也是树大招风,历年来不断出现各种事端,有些是误解,也有些难以确定。

而外国资本入主泰国某些榴莲园之后,开始不断更新泰国榴莲对华出口的SOP,开始使用传统上未曾使用的添加剂,或者进行一些闻所未闻的操作,不断加码,越来越悖离常规。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国榴莲逐渐从无色到有色,从“无害天然染色”,最终进化到“非食用色素有害染色”,一步步从纯天然,向科技狠活方向挪动。

所以,中国对泰国榴莲的严查,其实单纯就是在泰国榴莲——在外资的内卷下——不断自我更新,走向狠活化的不良趋势,进行压制和监控。

真的是在干活,而不是没事找事的“杀鸡给猴看”。



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泰国本地榴莲业者其实对于外资一些过于“激进”的做法,同样心存疑虑,并且曾向泰方有关部门进行检举。

以至于当泰国榴莲“工业色素染黄”暴雷之后,一些人指责“是泰国榴莲业者容不下外资”,行业内部矛盾激化后的结果。

但不管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中国查泰国榴莲,并未意有所指,而是就事论事。

这背后,是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电诈问题。

强行将其往“逼泰剿诈,话里有话”的方向去理解,不但误会了国家的好意,还会模糊了问题的焦点,将真实存在的问题掩盖在过度联想的亢奋之中。



其实,中国对泰国,哪里犯得上来这一套。

你禁我芯片,我打你稀土;你罚我光伏,我禁你红酒——这种贸易战式的打法,是中国和那些没得谈的对手,才会动用的招式。

中泰之间,在反电诈合作方面,一直合作顺畅。无论何时,泰方都积极回应和配合中方的合作要求,从没有置之不理、针锋相对、或者阳奉阴违的先例。

中国对泰国,既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去搞这种精准打击。

真要干啥,咱跟泰国吱一声就搞定了。

搞那么复杂,搞那么抓马,是要闹哪样?

说句不中听的。

用卡榴莲的方式向泰国“传递信息”?

不是中国不好意思这么做,而是泰国不足以让中国这么做。



榴莲归榴莲,诈骗归诈骗,一码归一码,把什么东西都混为一谈,只会让一切都失去原本的意义。

王星事件之后,相信泰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严查人口贩卖,认真打击妙瓦底园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提醒,也没有必要加以无端的质疑。

至于榴莲,通过抵制榴莲来促使泰国反电诈,逻辑链太过曲折,没有必要,人家泰国人也未必get得到,反而错付了中国海关为民把关的一腔好意。

就让我们吃着榴莲,刷着小红薯上的美国网红,看着泰国将用何等的作为,去挽回中国游客这场“天崩开局”的2025年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