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度高温飞行速度9马赫?中国测试高超音速空空弹

大鱼新闻 军事 6 hours, 24 minutes

近期,香港媒体《南华早报》报道了我国通过火星任务的风洞设备,对一款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进行了极限测试,导弹在9马赫的超高速下成功经受了高温气流的冲击,标志着我国高超音速技术在空空导弹领域的突破。这款导弹的测试结果,意味着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

空空导弹的速度一直是军事技术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全球大多数现役的空空导弹速度多集中在4到5马赫之间,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是非常少的。然而,这些导弹的高速通常只体现在峰值速度上,末端速度往往会降低到3马赫左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飞行速度不仅要突破5马赫,还需要在维持高速度的飞行过程中克服气动加热、黑障等一系列技术挑战。

我国此番测试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正是突破了这些技术难关。据《南华早报》透露,这款导弹采用的是大气层边缘俯冲弹道,飞行速度可达到9马赫(即超音速的9倍),其飞行过程中,导弹前缘温度甚至能达到1200℃,这种极端的高温环境对于导弹的结构、冷却系统以及各类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模拟高超音速飞行的风洞试验,研发团队成功验证了导弹在这种超高温下的气动特性,并确保其关键组件能够在极端环境中正常工作。



▲电弧可以模拟飞行器在高超音速飞行时克服气动加热的情况

高超音速技术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提升打击能力上。传统的空空导弹通常依赖较低的飞行速度,在面对远距离或高机动目标时,往往存在响应不够及时、速度难以保持等问题。而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引入,不仅意味着能以更高的速度突破敌方防线,还能有效增加导弹的射程。

一般来说,现役的空空导弹通常发射后会爬升到20-25公里的高度,而高超音速空空导弹可以突破这一高度限制,达到60-70公里的大气层边缘。这种超高的飞行高度意味着导弹能够从更远的距离锁定目标,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攻击。例如,前不久曝光的某款导弹在500公里外成功锁定,并击落了一架巡航速度为1.5马赫、最大机动过载达到15G的目标,这表明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能够在极远的距离内击中机动性较强的目标,其射程甚至有可能达到1000公里,极大增强了空空导弹的打击能力。

高超音速空空导弹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之一,是所谓的“黑障”现象。黑障是指当飞行器的速度超过5马赫时,高速飞行产生的高温会电离空气,形成等离子体,进而使得飞行器表面形成一个“等离子体鞘套”。这种等离子体鞘套会屏蔽飞行器与外界的电磁波信号,导致导引头失效,影响导弹的制导能力。



▲前不久曝光的某款超远程空空导弹

与传统空空导弹相比,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优势体现在多个方面:

其一是极大增加射程。传统空空导弹往往需要在较低的飞行高度中完成发射后机动,射程有限。而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能够利用从大气层边缘俯冲的弹道,极大增加射程,能够在数百公里外锁定并打击目标。

其二是增强隐形目标的拦截能力。由于其高速俯冲的弹道角度,导弹能够从近乎垂直的角度接近目标,这对于拦截隐形飞机如B2、B21等飞翼式设计的飞机具有独特优势。这类飞机背部的隐形设计相对薄弱,因此高超音速空空导弹能更有效地探测并击中目标。

其三是提升突袭能力。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突袭能力尤为突出。由于其极高的飞行速度,目标很难在导弹接近时做出有效反应。尤其是对于预警机或大型飞机等目标,导弹几乎无法被有效躲避,增强了突袭作战的成功率。



▲六代机+高超音速空空导弹

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研发标志着我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再度突破。在未来,这种导弹不仅能够弥补传统空空导弹在远程打击、高机动目标拦截等方面的不足,还将为我国空军提供更为强大的远程打击和精确制导能力。随着高超音速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战场上,这类导弹必将成为争夺空中制导优势的关键力量。

目前,我国的PL-17超远程空空导弹已经能够满足现有作战需求,而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军工科研向更高的技术层次迈进。这不仅为我国空军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打击武器,也为我国军工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未来的高超音速空空导弹或许将成为全球军事竞争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我国已经在这一领域走在了前列,未来可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