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车站仨月修不好电梯遭骂 市长无奈:中国人在过春节

6Park 生活 3 hours, 30 minutes

在慕尼黑中央火车站地下十二米处,一条编号为ET-47的自动扶梯被全球化浪潮痛吻又抛弃······

这条自动扶梯曾是慕尼黑中央车站的一条重要血脉,连接S-Bahn检票层与出发大厅。


这条扶梯每分钟能运送135人次,大大减轻了旅人们在路途中的艰辛。可这条扶梯自从2024年11月21日就停止运转了,它在人流密集的圣诞节、跨年夜,都没有再工作过。

人们很快对它由爱生恨,在上面随意扔了37个咖啡杯、214个烟蒂和无数皱缩纸巾。


说来也巧,《慕尼黑晚报》记者曾在圣诞节前夜拍下最后一位清洁工撤离的画面,那时谁也没想到,这场维修马拉松会持续到次年早春,更没想到这个直径不足两米的机械故障,隐隐让人开始怀疑德国工业神话在当代的含金量。

现在就算是油包纸被挖出来了,也包不住人们心中的怒火和问号。


人们怀念ET-47还能正常工作的时候。没有它,人类变回了身受无尽惩罚的西西弗斯,被困在自己修建的天梯上无尽折返。

每天清晨五点四十七分,当第一班S-Bahn列车碾过铁轨的震动传至地下通道,总能惊起几只在此筑巢的鸽子。

在它们上方三米处,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玛丽亚正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负重登山"——每级高度18厘米,总倾斜角度30度,在她产后尚未恢复的膝盖上刻下了酸痛的记忆。


"有时候我真想对着监控摄像头大喊,"她苦笑着调整背带告诉记者,"你们年报里98.5%的设备完好率,难道是用童话故事里的数字算出来的?"


这种荒诞的割裂感在慕尼黑市议会的质询会上达到顶峰,德国铁路公司(DB)南部区域主管埃斯特·赫克曼第三次重复"没有库存,零件需要在中国定制生产"时,市长迪特·赖特(社民党)后槽牙都要咬碎了,他不喜欢这个答案,在面对采访时羞于启齿,却又不得不把这个解释原样复述给记者们。

在采访中他频频摇头:"多年来一直从中国进口手工制作的替换零件,我认为这不是最好的主意。铁路公司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更应该储备这样的零件。"


赫克曼回应说,这也是现在的计划。"铁路公司已决定改变其库存管理理念。"对于目前需要的替换零件,他们已经订购了两个。"我们还会继续订购更多。"

这个原因让德国人生气,有关电梯的讨论迅速扩散到莱比锡、汉堡和法兰克福——他们对账之后发现,全德范围内,竟有11%的自动扶梯因零件短缺处于停运状态,原因都很雷同:其中63%的缺失部件需要跨洲际调配。迟迟得不到来自东方的"机械救赎"。

不过,中国网友对于这俩人的说辞并不信服,什么零件三个月交不出货?别说配件,整套电梯都可以发货了,真相应该是德方没有正确安排时间,圣诞节没人干活,一二月又碰上中国春节,才导致如此局面。

德铁主任话里有话,明里暗里都像在甩锅给他国,乍一听以为是咱们生产不出来呢。


更drama的是,就在质询会进行时,柏林中央火车站某临时改为上行的备用扶梯又因过度承重再次故障,现场视频里一片狼藉,到处散落者行李箱,这次是又是由于缺少“步级链条”,非常不巧,这个零件仓库里还是没有,也需要订购。


德国人对"德国制造"也不满意了。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克劳斯·韦伯翻开1987年的扶梯设计图纸,指着一行小字摇头:"看这里写着'预期使用寿命30年',但没人想到三十年后连一颗专用铆钉都要从深圳空运。"

事实上,ET-47扶梯的制造商早于2015年全面转向磁悬浮技术,其传统扶梯零件库存早在2022年清空。


所以,当DB的维修团队拆开故障部位时,他们要处理的不仅是断裂的阶梯链条,也是一整套已经消失的生产体系——皮之不存,毛何处觅?这种系统性断层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出无数魔幻现实主义的帖子。

都说百年修得同船渡,那么每天都困在这条天梯上的人们,一定前世也有着特别的缘分,同路人紧密团结,可他们的”互助时刻"却没有启发到DB的经理,他们依然什么都没做。哪怕铁路公司能够临时聘用服务人员作为搬运工,乘客们也能好受一点啊。


一位网友现身说法:巴伐利亚最重要的自动扶梯,我甚至连续三个月没有看到主站(上行和下行)的两部自动扶梯正常运行,电梯也是如此。

慕尼黑及周边地区铁路上的电梯也同样,经常一停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各区的电梯不能正常运行,各区就应该停止对铁路的补贴。大家都有这种感觉,铁路公司故意不欢迎不能上下楼梯的旅客(推婴儿车的父母、带行李的旅客、老人和残疾人)乘坐火车。

在领英平台也有中央车站的内容,某供应链专家贴出令人震惊的对比图:慕尼黑车站零件从下单到安装需要87天,而深圳某工厂为孟买地铁定制同类部件的周期仅需19天。"我们不是在讨论物流速度,"他写道,"而是在见证两种工业化逻辑的时空折叠。"


在全球化观察家眼中,慕尼黑的扶梯成了绝妙的研究样本。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最新报告指出,该事件完美呈现了"效率悖论":

DB引以为傲的零库存管理在过去十年节省了2.3亿欧元仓储成本,但仅2025年第一季度因设备停运导致的旅客投诉赔偿就达470万欧元,更不必说那些无法量化的城市形象损耗。


这也许不算裁员裁到大动脉,但现代企业精益管理的锋刃,正在以看不见的方式割裂社会机体的毛细血管。

由东莞某企业生产的阶梯链条,其钢材原料其实来自杜伊斯堡的蒂森克虏伯工厂,被全球化拆解又重组的生产链,正在用最朴素的物理方式,将鲁尔区的熔炉与珠江口的车床焊接成命运共同体。


停摆两个多月的电梯,已经把慕尼黑人的耐心考验到了极限。希望春节复工之后,修复后的ET-47扶梯能够早日重新吞吐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全球化巨轮上,容不得一颗松动的铆钉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