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日氛围下 在华日本人居留人数降至20年最低点(图)
6Park 生活 4 hours, 51 minutes
日本男童遇刺死亡在中国引发仇日、仇恨教育导致悲剧的议论。图为深圳市日本人学校外围。 (AP)
2024年,日本在中国的居留人数首次跌破10万人,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趋势反映出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营商环境以及疫情影响下的人员流动调整等变化,其中,中国的《反间谍法》修订版法规,令部分日企在合规管理上面临更大压力。
日经亚洲(Nikkei Asia)本周二报道,由于薪资上涨与政治风险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经营,2024年在中国的日本居民人数20年来首次跌破10万人。日本外务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1日,在中国居住3个月以上的日本公民共97538人,下降4%,且连续第12年下降。
中国目前是海外日本人第3大聚居地,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周三接受本台采访时说,随着日本企业撤离中国增加,留在中国的日本居民减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说:“这个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原因很多,第一,中国经济及环境不佳,外企在中国的投资,部分钱转不出去,只有在中国继续投资,在中国市场转来转去,为中国服务,但是钱转不出去或者要用不正当的手段转出去。那么资金周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是中国的政治环境不适合市场经济。杨海英说:“中国的国安法,抓特务等,让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外国人都感到人心惶惶。另外,他们本身的国企改革或者体制,永远不会有体制性、构造性的变革。”
日本持长期签证居华人数大减
另据日本法务省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持中长期签证在中国居住的日本公民数量较前一年大幅减少,已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分析认为,日企在华业务调整、部分行业投资收缩,以及国际局势变化,均可能是促成这一趋势的因素。
旅居日本的世界蒙古人联盟理事哈斯告诉本台,去年在中国多地发生多起外国籍人士被中国人袭击事件,也让许多日本人为安全担忧。她说:“日本人的小孩子在深圳被杀事件,还有在苏州一女子为了保护以及阻挡日本母子两人被刺,自己受伤致死,这两件事对日本民间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日本国内民众对中国的不满情绪,也是年年在飙升,民众对中国的亲近感受到影响。”
两起案件涉及今年9月发生在深圳 (图)的一名日籍男童遇刺身亡事件和今年6月发生在苏州的一对日本母子遇刺案。 (DAVID KIRTON/路透社)
日本民间对华亲近感创新低
据日本内阁府2023年所作民调显示,87%的受访者对中国没有亲近感,这一数字创下20年新高。
最近,中日两国关系有复苏迹象。1月15日,中国总理李强会见了由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领的日本执政党代表团。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代表团访问日本。
据报道,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1月中旬与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会谈时,非正式提议借2025年2月在中国举办的亚洲冬季运动会之机,促成石破茂首相访华。
对此,哈斯说:“去年底日本外务大臣访问中国期间,答应中国政府给中国人十年观光签证,(日本)国内现在反应很大,反对的声浪非常高。从这一点看,(日本)国内人对中国人的不满感觉,愈来愈上升。”
1978年邓小平恳请日本企业家赴华
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到日本访问期间,邀请日本企业家到中国投资。他曾亲自拜访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Konosuke Matsushita),并恳请他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帮助。参访当日,年逾八旬、早已“退居二线”的松下先生冒雨等候在大门外,迎接邓小平一行并陪同参观。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激增。
学者洪先生对本台说,日本在华居留人士数量的持续下降,特别是日企驻华人员的减少,不仅是简单的数字变化,更反映出日本企业对华战略的调整。这一趋势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环境、地缘政治、供应链重组以及中国国内的营商环境变化。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