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撒钱?川普叫停国际开发署 意识形态不输出了?(图)
6Park 生活 20 hours, 22 minutes
近些年来,美国政府身上展现出的顽疾,被很多人戏称为“帝国末期”综合症。就连《纽约时报》都忍不住吐槽,“美帝”似乎正在衰落。近期美国新上任的总统特朗普似乎决心砍掉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输出色彩的政府部门国际开发署,停止撒钱行为,很多分析认为这是美国进入帝国末期病入膏肓的表现。实际上这是美国版本的“休克疗法”,是特朗普领导的“效率革命”正在一点点展开的迹象。
▲美国出现了很多“帝国末期”的症状,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衰落了吗?单凭改革国际开发署这一个例子其实无法佐证。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美国依托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又依靠北约,美国为欧洲提供了军事保护伞,牢牢控制住了欧洲。但是近20年来,很明显能感觉到美国正在衰落,尤其是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似乎越来越乏力。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其说是美国整体垮了,倒不如说和美国政府内部的持续高消费、低效率运转情况,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美国政府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但却总是在任何关键的项目上都缓慢蠕动。有这种感受的不是特朗普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和美国政府深入打过交道的人。特朗普看得出美国政府内部的低效和浪费,所以早早就任命了自己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埃隆·马斯克成为美国政府效率部部长,准备对美国政府来一场狂砍滥杀般的“大手术”。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马斯克能成功,因为有太多人已经见识到了美国政府那股无形的能够吞并改革动力的强大能量。直到美国政府把裁撤机构的刀子落在了美国在全球输出意识形态的“撒币单位”国际开发署(USAID)身上,这下大家才明白特朗普和马斯克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了。
▲国际开发署(USAID),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其中有大约500~600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其中的6成都交给国际开发署管理。这些钱大多数在账面上,都是花在了为全世界战乱、贫穷地区的援助上了的,比如为当地的难民提供免费的干净水源、食品、衣服等。但实际上免费的东西就是最贵的:国际开发署在输出这些物资的同时,还在利用一切机会向接受美国帮助的人灌输美式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原本国际开发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特朗普似乎看不上这家单位。
▲国际开发署投放的救济粮,图片来源:网络
在特朗普上任一周后就有传闻称国际开发署将被解散,此后大量的高管被强制休假。效率部人员要求普通工作人员交出办公手机和电脑。在大规模的行动展开以前,特朗普和马斯克都相继炮轰国际开发署,称其高层管理人员就是一群“疯子”,完全就是在乱花美国纳税人的钱,为“大清洗”做舆论上的准备。
2月1日,美国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人员强闯国际开发署在华盛顿的总部,最后国际开发署的网站、其他社交媒体账号等也几乎陷入停运状态。就连其大楼也被锁上,无关人员不得进出,然后特朗普从行政方面将原本独立的国际开发署降级成了国务院的下属单位,这下基本确定国际开发署的大部分人是要被开除了。
▲被裁撤的员工要求拯救国际开发署,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1961年,至今已经64年。说来一件十分有意思的是,国际开发署也是马斯克斯公司的用户之一。他们为了向一些南非的贫困地区提供网络服务,曾花100多万美元购买了“星链”网络服务。在他们看来,马斯克上任后翻脸不认人,一刀就砍在了用户身上。不过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国际开发署也购买了许多“星链”中断,把它提供给了乌克兰军队,这是马斯克明确反对的地方,而这也恰恰说明,国际开发署兼具有人道主义就在以及外交价值观输出的双重属性。
实际上国际开发署成立时,本身就是为了在全世界和苏联进行对抗。美国的算盘是在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开人道主义援助,一方面能够获得好感,另外一方面也能防止苏联在这里搞政治宣传。冷战后国际开发署继续发挥着作用,但也成为了美国挑动“颜色革命”的工具之一。国际开发署资助了全球多个国家内部的所谓选举监督组织,看似它们是站在中立角度,防止一些国家的政党在选举中舞弊的,实际上拿了谁的钱这些监督组织就得给谁办事儿,因此只要是选举结果不符合“美国爸爸”的意思,管你舞弊或者不舞弊,这些组织的人都要上街游行,直到推翻现有结果为止。
▲国际开发署曾深度参与乌克兰的“广场革命”,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统计数据,国际开发署在2023年仅仅是花在各国选举监督组织身上的钱,就超过15亿美元。那么这么好的一个颠覆其他国家政权的工具,特朗普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实际上不是不要了,而是特朗普在“大清洗”。他要刷掉那些不听话的人,把真正听命于自己的人留在国际开发署。
国际开发署每年需要消耗掉美国政府大约400亿美元的资金,在联邦政府的总预算中也仅占到了0.7%的份额,可以说真的不算很多。过去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都没有想过要裁撤国际开发署。毕竟花一点点小钱就能在全世界给美国博得不少好感,没有人觉得这笔钱花的不值得。特朗普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还是宣称这笔钱花的不值得,指责国家开发书把这些钱没有被用在该用的地方上。也就是名义上资金都用在了对外援助上,但其实真正花出去的钱没有多少,反倒是给雇员的工资和福利占了不少份额。美国政府拿着一大堆钱却养了很多闲人,干了很多没用的事情,很多人事、情本身就是滥竽充数的存在。国际开发署的员工总共有1万多人,但这些人到底干了多少实事,特朗普认为是存疑的。
▲特朗普,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国际开发署曾经打着援助的口号,拨款2.5亿美元为阿富汗修建一条公路,但实际上这条公路只完成了15%不到就停摆了。在一些偏远的缺点地区,国际开发署花费了数亿美元建造了一系列的发电设备,但建成之后却发现缺少一些必要的物资,最后直接被废弃。美国过去花了太多的金钱来帮助那些穷国和弱国,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有了美国的帮助,反而更加不思进取,直接躺平。美国援助的资金也不可能进平民的口袋,反而大多数都被当地官员所贪污,这样的拯救计划可谓是毫无意义。
特朗普的动作这么大,不要把国际开发署彻底打垮,而是让它换一种方式存在。从人数上来说,就是要从过去的1万人,直接缩减到400人左右。由于1991年以后国际开发署就成为了一个独立部门,因此想要将其撤销必须经过国会同意。特朗普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先冻结国际开发署90天的工作,然后清洗内部机构,留下真正的可用之人,让他们为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服务。不到处撒钱的美国不可能再次伟大,没有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美国也不可能持续展现软实力。“效率”是特朗普整治国际开发署的目标,“忠诚”是他唯一的人员评价标准,所以国际开发署的使命并未结束,认为美国将停止对外撒币并输出价值观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f46e88e7-ab7a-420e-a933-bda50f2fafee.jpeg)
▲美国出现了很多“帝国末期”的症状,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衰落了吗?单凭改革国际开发署这一个例子其实无法佐证。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美国依托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又依靠北约,美国为欧洲提供了军事保护伞,牢牢控制住了欧洲。但是近20年来,很明显能感觉到美国正在衰落,尤其是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美似乎越来越乏力。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其说是美国整体垮了,倒不如说和美国政府内部的持续高消费、低效率运转情况,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美国政府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但却总是在任何关键的项目上都缓慢蠕动。有这种感受的不是特朗普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和美国政府深入打过交道的人。特朗普看得出美国政府内部的低效和浪费,所以早早就任命了自己的坚定支持者之一埃隆·马斯克成为美国政府效率部部长,准备对美国政府来一场狂砍滥杀般的“大手术”。一开始很多人都不相信马斯克能成功,因为有太多人已经见识到了美国政府那股无形的能够吞并改革动力的强大能量。直到美国政府把裁撤机构的刀子落在了美国在全球输出意识形态的“撒币单位”国际开发署(USAID)身上,这下大家才明白特朗普和马斯克真的不是“闹着玩”的了。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8d9dd9fe-3307-4cf8-8eb1-aa728c480a0f.jpeg)
▲国际开发署(USAID),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资金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其中有大约500~600亿美元用于对外援助,其中的6成都交给国际开发署管理。这些钱大多数在账面上,都是花在了为全世界战乱、贫穷地区的援助上了的,比如为当地的难民提供免费的干净水源、食品、衣服等。但实际上免费的东西就是最贵的:国际开发署在输出这些物资的同时,还在利用一切机会向接受美国帮助的人灌输美式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原本国际开发署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特朗普似乎看不上这家单位。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234784a3-fab4-42e0-8f73-868cba963a68.jpeg)
▲国际开发署投放的救济粮,图片来源:网络
在特朗普上任一周后就有传闻称国际开发署将被解散,此后大量的高管被强制休假。效率部人员要求普通工作人员交出办公手机和电脑。在大规模的行动展开以前,特朗普和马斯克都相继炮轰国际开发署,称其高层管理人员就是一群“疯子”,完全就是在乱花美国纳税人的钱,为“大清洗”做舆论上的准备。
2月1日,美国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人员强闯国际开发署在华盛顿的总部,最后国际开发署的网站、其他社交媒体账号等也几乎陷入停运状态。就连其大楼也被锁上,无关人员不得进出,然后特朗普从行政方面将原本独立的国际开发署降级成了国务院的下属单位,这下基本确定国际开发署的大部分人是要被开除了。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fab9c5ca-e5a0-41bb-b575-b92f3979b997.jpeg)
▲被裁撤的员工要求拯救国际开发署,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国际开发署成立于1961年,至今已经64年。说来一件十分有意思的是,国际开发署也是马斯克斯公司的用户之一。他们为了向一些南非的贫困地区提供网络服务,曾花100多万美元购买了“星链”网络服务。在他们看来,马斯克上任后翻脸不认人,一刀就砍在了用户身上。不过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国际开发署也购买了许多“星链”中断,把它提供给了乌克兰军队,这是马斯克明确反对的地方,而这也恰恰说明,国际开发署兼具有人道主义就在以及外交价值观输出的双重属性。
实际上国际开发署成立时,本身就是为了在全世界和苏联进行对抗。美国的算盘是在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展开人道主义援助,一方面能够获得好感,另外一方面也能防止苏联在这里搞政治宣传。冷战后国际开发署继续发挥着作用,但也成为了美国挑动“颜色革命”的工具之一。国际开发署资助了全球多个国家内部的所谓选举监督组织,看似它们是站在中立角度,防止一些国家的政党在选举中舞弊的,实际上拿了谁的钱这些监督组织就得给谁办事儿,因此只要是选举结果不符合“美国爸爸”的意思,管你舞弊或者不舞弊,这些组织的人都要上街游行,直到推翻现有结果为止。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4f8e523f-b7c2-4aa8-93c7-15aad31abc85.jpeg)
▲国际开发署曾深度参与乌克兰的“广场革命”,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统计数据,国际开发署在2023年仅仅是花在各国选举监督组织身上的钱,就超过15亿美元。那么这么好的一个颠覆其他国家政权的工具,特朗普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实际上不是不要了,而是特朗普在“大清洗”。他要刷掉那些不听话的人,把真正听命于自己的人留在国际开发署。
国际开发署每年需要消耗掉美国政府大约400亿美元的资金,在联邦政府的总预算中也仅占到了0.7%的份额,可以说真的不算很多。过去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都没有想过要裁撤国际开发署。毕竟花一点点小钱就能在全世界给美国博得不少好感,没有人觉得这笔钱花的不值得。特朗普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他还是宣称这笔钱花的不值得,指责国家开发书把这些钱没有被用在该用的地方上。也就是名义上资金都用在了对外援助上,但其实真正花出去的钱没有多少,反倒是给雇员的工资和福利占了不少份额。美国政府拿着一大堆钱却养了很多闲人,干了很多没用的事情,很多人事、情本身就是滥竽充数的存在。国际开发署的员工总共有1万多人,但这些人到底干了多少实事,特朗普认为是存疑的。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09/356732/697a09eb-19e1-42c1-b9de-a9aaa2b6c28b.jpeg)
▲特朗普,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国际开发署曾经打着援助的口号,拨款2.5亿美元为阿富汗修建一条公路,但实际上这条公路只完成了15%不到就停摆了。在一些偏远的缺点地区,国际开发署花费了数亿美元建造了一系列的发电设备,但建成之后却发现缺少一些必要的物资,最后直接被废弃。美国过去花了太多的金钱来帮助那些穷国和弱国,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有了美国的帮助,反而更加不思进取,直接躺平。美国援助的资金也不可能进平民的口袋,反而大多数都被当地官员所贪污,这样的拯救计划可谓是毫无意义。
特朗普的动作这么大,不要把国际开发署彻底打垮,而是让它换一种方式存在。从人数上来说,就是要从过去的1万人,直接缩减到400人左右。由于1991年以后国际开发署就成为了一个独立部门,因此想要将其撤销必须经过国会同意。特朗普目前采取的办法,就是先冻结国际开发署90天的工作,然后清洗内部机构,留下真正的可用之人,让他们为美国的“意识形态输出”服务。不到处撒钱的美国不可能再次伟大,没有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美国也不可能持续展现软实力。“效率”是特朗普整治国际开发署的目标,“忠诚”是他唯一的人员评价标准,所以国际开发署的使命并未结束,认为美国将停止对外撒币并输出价值观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