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新能源产业一哄而上 中国为何缩减政府补贴?(图)

大鱼新闻 财经 14 hours, 40 minutes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突然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China Stringer Network/路透社)


中国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房地产疲软,导致赖以维持土地财政的各地政府,以及上下游关联企业债务缠身,甚至经营乏力之际,涉及风能、光电等新能源产业似乎成为近年来官方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但在一片太阳能板覆盖荒山野岭、风力发电涡轮耸立沿海浅滩的宣传过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近日突然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一时间,有关推动新能源电价市场化的目的和政策背景,让许多行业人士摸不着头脑。

本台记者周日搜索中国互联网发现,有网民就此提出质疑:莫非咱“习主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过时啦?

去年“两会”期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据中国官媒报道,“新质生产力”最早由习近平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这一概念随后在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2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重点提及。此后,新能源虽不如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亮眼,但有望摆脱传统燃煤发电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日趋受到官方政策的扶持。

那么,发改委的一纸《通知》又为何引发相关产业舆论的不安呢?路透社本周日发自北京的报道指出,此举预示了在太阳能和风能项目激增之后,中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缩减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补贴。

根据中国官方新华社周日发布的《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负责人就相关文件答记者问》:中国2009年以来,已陆续出台多项价格、财政、产业等支持性政策,高度重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截至2024年底,中国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4.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规模40%以上,已超过煤电装机。

上述“相关负责人”就此警告说: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上网电价实行固定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也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亟需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外界注意到,“举国体制”是近年中国经济在某些特定领域有所发展的特色之一。但是,随着政府补贴减少,中国新能源产业是否会步入芯片、电动车等行业“内圈”的后尘呢?路透社仅以“太阳能板农场”的补贴减少警告说,在全球需求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此举将导致太阳能板的价格大幅下跌,并且会威胁到小型生产商的运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