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0岁高能量老奶奶最近让年轻人目瞪口呆(组图)
6Park 生活 16 hours, 56 minutes
最近全网火起来一条崭新的vlog赛道,主打一个顶格的反差感。高能量+90后自律女生,瞅一眼标题似乎没啥新意,还是自律博主拍摄美美日常那一套。
再仔细一瞅,合着这90后不是诞生于1990年后,而是诞生至今已有超90年历史的意思。
@梅英阿嬷
这批“高能量老人”vlog的银发主人公们,腿脚麻利、精气神上佳、每天能有条不紊忙好100件事。
跟死气沉沉、精神萎靡的年轻人截然不同,用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生命力旁逸斜出、生活充盈有滋味。
@一个阿琦
bgm不是东北雨姐那种动感土嗨风的,而是欧美流行乐带点小资小叛逆的调调。
最常用的是碧梨的《bad guy》,爷奶麻溜的小碎步,配上密集鼓点和洗脑旋律,越品越觉得绝配。
@梅英阿嬷
看倦了自律年轻人5点起床“祛浊气”、去健身房哼哧哼哧一顿猛练,再自制一碗漂亮的干巴酸奶;
现在大家报复性捧红真·自律的老年人,兜兜转转在网上找了一圈人生导师,才发现真正的生活大师就在身边。
网友总结出流量密码般的高能量年轻人模板:素颜妆+大笑+大肢体动作+山野背景+金句型文案,套上就能流水线出徒。
而在高能量老人这里,二话不说就是干,从睁眼到闭眼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梅英阿嬷
左一个《80岁高能量自律阳光男生的一天》,右一个《八旬CP如何在农村度过自律且高能量的一天》。
背后必定有高强度网上冲浪的后辈支招,也算是双重啃老了。
线上线下两开花,在网上靠着爷奶vlog斩获流量和评论区的喜爱,在现实生活中享受着爷奶递到嘴边的饭。
所以说,年轻人要想日子过得舒坦,还是得反向鸡老一辈(bushi
@98年回村靓女
关于视频记录时间点的疑问——为什么总是七点多开始,大家早已洞悉。
七点不是咱爷咱奶开启高能量一天的起点,而是孙辈睡眼模糊抓起手机拍的极限。
爷奶的入睡时间不一,有十一二点还拾掇沙发停不下来的,有八九点准时熄灯躺下的。
不过普遍会在鸡打鸣附近的时间醒来,毫无起床气地点亮元气的一天。
光是这一点,就让“没有上午”的年轻人败下阵来。
有不少人也想拍自家老人的一天,迫于时差只能作罢,毕竟老人5点就起床了,自己4点才睡。
九十岁正是闯的年纪,@梅英阿嬷 作为这个赛道的头部选手,忙碌又井井有条的一天浓缩在两三分钟的视频里。
八点到九点之间短短一小时,能完成洗拖把、拜家里供奉的神仙、哄曾孙吃饭、清理盆栽杂草等数件事。
水时长是不存在的,信息密度过高,时不时得切换成0.75倍速。
从1月11号开始几乎保持每天更新,比起担心奶奶,网友更好奇拍视频的孙女啥时候倒下。
@梅英阿嬷
小学奥数题教我们在烧水的时候择菜,咱奶亲自传授高效做事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头脑风暴,而在于身体能扛、进化掉了休息两个字。
“他们打了鸡血,我得了鸡瘟”,网友们在惨烈的对比下秉持着观摩的心态,把老人们捧上了高能量之巅。
一上午能做疲惫年轻人拖拉着一个月都做不完的事,每一秒钟都物尽其用。
@小英奶奶
有的阿婆一个人包办吃饭全流程,院里割菜、备菜揉面、煎炒烹炸、摆盘上桌,像上了发条的陀螺。
这个家没了高能量老人得散,60打底、上不封顶的老人演绎什么叫“有用的人”。
16:15刚剥出一大袋核桃,16:17把五颜六色的米拿出来淘洗、预备晚上的八宝粥,16:32又开始收拾小孩的玩具。
上市公司CEO的行程表都没有高能量老人的满,并且后者还全是第一执行人,划水不了一点。
@地花阿婆
有生活在城市的,照看曾孙、孙子和儿子,七老八十了是家里的顶梁柱;
有生活在农村的,烧火做饭喂家畜,随便一出门就蹚出去五六里路。
这条高能量赛道顺带着还杂糅了其他一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乡土人情、家长里短、田园风光。
年轻人越看越上头,仿佛预见了几十年之后生龙活虎的身心状态。
有种看修驴蹄、打包谷子般的治愈感和秩序感,安慰自己目前的处境只是一时的,“怪不得我现在这么懒,原来还没有到时候”。
顺势在被窝翻个身,调整到一个有利于再次入睡的舒服姿势。
正在此时,收到步数提醒的消息,屏幕内外构成一个完美的回环。
高能量老人们不仅干活多、干活快,还精致。
被精致这俩字割韭菜割怕了的年轻人,从老一辈这里学到了这个标签原初的意味——
干活做事精细用心,每一个生活步骤都不忽略。
年轻人头油了选择戴顶帽子出门,用恶心穿搭来消极抵抗上班的屈辱,而爷奶他们干啥都板板正正。
早晨起床梳头要梳满3分钟,饭后遛弯遛到四肢发热,手洗毛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地花阿婆
从不糊弄自己的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嗅到了一种踏实生活的味道,在评论区留下“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不过不影响网友们感慨完转头就打开外卖软件,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毕竟高能量老人vlog不具备教育片功能,它更像是一种纪实风格的短剧,给年轻人挠一下心里的痒痒,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阿白快跑
高能量老人们的另一重精致,呈现为生活沉淀出的智慧感。
面对万事万物都形成了自己的章法,细致中不乏个人特色。
写纸片丢到不同面粉的袋子里,这样就不会搞混。
能贴防水标签的亚克力收纳罐自然更方便美观,但老人们的妙招是独属于他们的精致。
用剪开的牛奶盒作一次性菜板,洗起来比木头菜板省事,想扔就扔。
眼瞅着90后老奶用筷子炒菜,翻腾几下锅气就涌上来了,一众网友学人精附身。
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自己厨艺不佳的原因在于,没有拿筷子当锅铲用。
做雕花馒头、煮橄榄水、腌酸菜、自制过滤器,老人们的精致手艺覆盖生活的各个切面。
每个人都是手工艺大师,不掺半点糊弄过关的成分,把生活料理得服服帖帖。
在被生活反复捶打的年轻网友看来,这样的老人生活是里子层面的精致和舒服。
煮饭是不需要拿尺子量水和米高度的,养花做饭不用对照着攻略贴、疑心自己哪里做错了,全然没有手忙脚乱、如临大敌之感。
能磨刀处理鱼、徒手削山药,还会修理缝纫机、自己种豆芽,人均厌蠢症的年轻人看得聚精会神。
高能量爷奶现身说法,精致的奥义不跟最潮的物件挂钩,而是一种全情投入生活的态度。
修修补补又三年,完全没有被物欲侵蚀的困扰,反倒从精打细算中获得平静和松弛。
除了身体机能、做事效率上的高能量,这批老人们最让网友羡慕的,可能还得数精神派头上的高能量。
步伐没年轻人那么稳当但一往无前,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继续手中的事情、奔赴下一个生活战场。
有风风火火、走路带风型的,浑身使不完的牛劲,让人感觉下一秒就要去锤爆地球了。
也有细水长流、温和慈祥型的,同样是使不完的劲,只不过比较内敛、不张扬。
@天才和美元
deepseek会宕机、崩溃,但高能量人类不会。
他们不磨叽、不拖延,做事干净利落。
早饭吃完了赶紧收拾灶台,绝不容许锅碗瓢盆堆在水槽里。
盘算好今上午要喂羊、劈柴,就绝不会拖到下午。
@阿源历险记
就像史铁生说的,拖延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
在高能量老人这里,不存在“ddl是第一生产力”。
视频中他们总能为自己做好计划,然后不慌不忙地开启办事模式。
J人会被事物不按照预期进行而破防、P人会因不做规划而误事。在大家的美好想象中,高能量老人大概就是不被J和P拘束的完美状态:
再多的事情也能气定神闲地应对,出了岔子也能马上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高能量老人vlog的主角们,精神相当稳定,生机勃勃的那种稳定,而不是活人微死的稳定。
并且还持续保持学习的心态,不少老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用得丝滑,家里人置办的各种小家电也不吃灰。
在子辈的镜头下,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沉浸式做眼前的事情,不埋怨也不嫌烦。
时不时招呼家人尝尝新熬好的汤、看看院里新摘的绿叶菜,笑意盈盈的。
看起来从不会内耗,更不会像打工人一样纠结“无意义的狗屁工作”。
高能量老人,接棒农村生活网红,正在成为新的打鸡血代言人。
又因为相对朴素简单的接地气生活日常,被拎出来做高能量自律年轻博主的照妖镜。
但镜头面前展现的,终究只是一部分生活,或者说生活景观。
忙活了一天躺床上有没有腰酸背痛、包办一大家子的饭会不会累,有过一些家务经验的人应该都有所体会。
高能量老人们不会在镜头面前表露,也不会在镜头关闭的时候表露。
@贝丽(失业版)
年轻人期待看到高能量老人,子辈们希望家里能有个高能量老人,陀螺即使想停下休息也会因为惯性持续自转。
一些网友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吃得消,得到的回复一般都是“老人自己闲不下来,干点活打发时间,会劳逸结合的”。
稍微刷几个视频就能发现,这些好像不是真正属于高能量老人的vlog,而是一场场家务劳动影像记录。
他们在做的,几乎都是帮家人做的事情。
给儿子煮水煮蛋、给孙子做糖水蛋、给曾孙喂饭......
高能量老人这条赛道发展到现在,也越来越同质化。
相似的生活场景、朴素流的拼接式剪辑手法,看多了也就失去新鲜感和挖掘的兴趣。
或许是想尽可能地展现“高能量”,vlog对准的主人公们,不知疲倦在干活,听戏、看电视、嗑瓜子的时间短到以分钟计算。
至此,高能量跟做家务活场景紧紧绑定,又一次给老年人的“标准”老年生活下了定义。
“高能量老人vlog”可能还是适合当段子视频看,这只是高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把高能量用在干活拾掇上,没关系。不高能量,也没关系。
就像年轻人看腻了那些自律精致博主、听腻了自律金句,老年人也本就应该有万千种生活的样貌。
二旬老人越上网冲浪越气自己低能量,一怒之下翻了个身继续玩手机。
持续到八九十岁一直能吃能睡能玩,怎么不算另一种高能量。
再仔细一瞅,合着这90后不是诞生于1990年后,而是诞生至今已有超90年历史的意思。
@梅英阿嬷
这批“高能量老人”vlog的银发主人公们,腿脚麻利、精气神上佳、每天能有条不紊忙好100件事。
跟死气沉沉、精神萎靡的年轻人截然不同,用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生命力旁逸斜出、生活充盈有滋味。
bgm不是东北雨姐那种动感土嗨风的,而是欧美流行乐带点小资小叛逆的调调。
最常用的是碧梨的《bad guy》,爷奶麻溜的小碎步,配上密集鼓点和洗脑旋律,越品越觉得绝配。
看倦了自律年轻人5点起床“祛浊气”、去健身房哼哧哼哧一顿猛练,再自制一碗漂亮的干巴酸奶;
现在大家报复性捧红真·自律的老年人,兜兜转转在网上找了一圈人生导师,才发现真正的生活大师就在身边。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d289508e-0785-460c-98e1-3212b61f2dc1.png)
网友总结出流量密码般的高能量年轻人模板:素颜妆+大笑+大肢体动作+山野背景+金句型文案,套上就能流水线出徒。
而在高能量老人这里,二话不说就是干,从睁眼到闭眼就没有闲着的时候。
左一个《80岁高能量自律阳光男生的一天》,右一个《八旬CP如何在农村度过自律且高能量的一天》。
背后必定有高强度网上冲浪的后辈支招,也算是双重啃老了。
线上线下两开花,在网上靠着爷奶vlog斩获流量和评论区的喜爱,在现实生活中享受着爷奶递到嘴边的饭。
所以说,年轻人要想日子过得舒坦,还是得反向鸡老一辈(bushi
关于视频记录时间点的疑问——为什么总是七点多开始,大家早已洞悉。
七点不是咱爷咱奶开启高能量一天的起点,而是孙辈睡眼模糊抓起手机拍的极限。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2dc364ef-c982-42a8-82e7-34d9b071b0f7.png)
爷奶的入睡时间不一,有十一二点还拾掇沙发停不下来的,有八九点准时熄灯躺下的。
不过普遍会在鸡打鸣附近的时间醒来,毫无起床气地点亮元气的一天。
光是这一点,就让“没有上午”的年轻人败下阵来。
有不少人也想拍自家老人的一天,迫于时差只能作罢,毕竟老人5点就起床了,自己4点才睡。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3a3cd25e-3519-4e26-87b3-3b8337b84ace.png)
九十岁正是闯的年纪,@梅英阿嬷 作为这个赛道的头部选手,忙碌又井井有条的一天浓缩在两三分钟的视频里。
八点到九点之间短短一小时,能完成洗拖把、拜家里供奉的神仙、哄曾孙吃饭、清理盆栽杂草等数件事。
水时长是不存在的,信息密度过高,时不时得切换成0.75倍速。
从1月11号开始几乎保持每天更新,比起担心奶奶,网友更好奇拍视频的孙女啥时候倒下。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965b0292-7356-4069-a530-1656611b45b4.png)
小学奥数题教我们在烧水的时候择菜,咱奶亲自传授高效做事的关键,其实不在于头脑风暴,而在于身体能扛、进化掉了休息两个字。
“他们打了鸡血,我得了鸡瘟”,网友们在惨烈的对比下秉持着观摩的心态,把老人们捧上了高能量之巅。
一上午能做疲惫年轻人拖拉着一个月都做不完的事,每一秒钟都物尽其用。
有的阿婆一个人包办吃饭全流程,院里割菜、备菜揉面、煎炒烹炸、摆盘上桌,像上了发条的陀螺。
这个家没了高能量老人得散,60打底、上不封顶的老人演绎什么叫“有用的人”。
16:15刚剥出一大袋核桃,16:17把五颜六色的米拿出来淘洗、预备晚上的八宝粥,16:32又开始收拾小孩的玩具。
上市公司CEO的行程表都没有高能量老人的满,并且后者还全是第一执行人,划水不了一点。
有生活在城市的,照看曾孙、孙子和儿子,七老八十了是家里的顶梁柱;
有生活在农村的,烧火做饭喂家畜,随便一出门就蹚出去五六里路。
这条高能量赛道顺带着还杂糅了其他一些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乡土人情、家长里短、田园风光。
年轻人越看越上头,仿佛预见了几十年之后生龙活虎的身心状态。
有种看修驴蹄、打包谷子般的治愈感和秩序感,安慰自己目前的处境只是一时的,“怪不得我现在这么懒,原来还没有到时候”。
顺势在被窝翻个身,调整到一个有利于再次入睡的舒服姿势。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109c36f0-d587-430d-806f-dc968b451def.png)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b2ea72c1-f78d-426e-b798-5c66780049f8.png)
正在此时,收到步数提醒的消息,屏幕内外构成一个完美的回环。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c7b94f2c-e5c2-48cc-a987-c1bd82a70699.png)
高能量老人们不仅干活多、干活快,还精致。
被精致这俩字割韭菜割怕了的年轻人,从老一辈这里学到了这个标签原初的意味——
干活做事精细用心,每一个生活步骤都不忽略。
年轻人头油了选择戴顶帽子出门,用恶心穿搭来消极抵抗上班的屈辱,而爷奶他们干啥都板板正正。
早晨起床梳头要梳满3分钟,饭后遛弯遛到四肢发热,手洗毛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
从不糊弄自己的老年人身上,年轻人嗅到了一种踏实生活的味道,在评论区留下“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不过不影响网友们感慨完转头就打开外卖软件,老老实实待在自己的舒适区。
毕竟高能量老人vlog不具备教育片功能,它更像是一种纪实风格的短剧,给年轻人挠一下心里的痒痒,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高能量老人们的另一重精致,呈现为生活沉淀出的智慧感。
面对万事万物都形成了自己的章法,细致中不乏个人特色。
写纸片丢到不同面粉的袋子里,这样就不会搞混。
能贴防水标签的亚克力收纳罐自然更方便美观,但老人们的妙招是独属于他们的精致。
用剪开的牛奶盒作一次性菜板,洗起来比木头菜板省事,想扔就扔。
眼瞅着90后老奶用筷子炒菜,翻腾几下锅气就涌上来了,一众网友学人精附身。
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自己厨艺不佳的原因在于,没有拿筷子当锅铲用。
做雕花馒头、煮橄榄水、腌酸菜、自制过滤器,老人们的精致手艺覆盖生活的各个切面。
每个人都是手工艺大师,不掺半点糊弄过关的成分,把生活料理得服服帖帖。
在被生活反复捶打的年轻网友看来,这样的老人生活是里子层面的精致和舒服。
煮饭是不需要拿尺子量水和米高度的,养花做饭不用对照着攻略贴、疑心自己哪里做错了,全然没有手忙脚乱、如临大敌之感。
能磨刀处理鱼、徒手削山药,还会修理缝纫机、自己种豆芽,人均厌蠢症的年轻人看得聚精会神。
高能量爷奶现身说法,精致的奥义不跟最潮的物件挂钩,而是一种全情投入生活的态度。
修修补补又三年,完全没有被物欲侵蚀的困扰,反倒从精打细算中获得平静和松弛。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374c089c-183f-410b-9901-c320c63ac78b.png)
除了身体机能、做事效率上的高能量,这批老人们最让网友羡慕的,可能还得数精神派头上的高能量。
步伐没年轻人那么稳当但一往无前,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继续手中的事情、奔赴下一个生活战场。
有风风火火、走路带风型的,浑身使不完的牛劲,让人感觉下一秒就要去锤爆地球了。
也有细水长流、温和慈祥型的,同样是使不完的劲,只不过比较内敛、不张扬。
deepseek会宕机、崩溃,但高能量人类不会。
他们不磨叽、不拖延,做事干净利落。
早饭吃完了赶紧收拾灶台,绝不容许锅碗瓢盆堆在水槽里。
盘算好今上午要喂羊、劈柴,就绝不会拖到下午。
就像史铁生说的,拖延的最大坏处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
在高能量老人这里,不存在“ddl是第一生产力”。
视频中他们总能为自己做好计划,然后不慌不忙地开启办事模式。
J人会被事物不按照预期进行而破防、P人会因不做规划而误事。在大家的美好想象中,高能量老人大概就是不被J和P拘束的完美状态:
再多的事情也能气定神闲地应对,出了岔子也能马上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1fcd898f-47d0-4650-a378-79b6c1dcf40c.png)
高能量老人vlog的主角们,精神相当稳定,生机勃勃的那种稳定,而不是活人微死的稳定。
并且还持续保持学习的心态,不少老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用得丝滑,家里人置办的各种小家电也不吃灰。
在子辈的镜头下,他们大部分时间在沉浸式做眼前的事情,不埋怨也不嫌烦。
时不时招呼家人尝尝新熬好的汤、看看院里新摘的绿叶菜,笑意盈盈的。
看起来从不会内耗,更不会像打工人一样纠结“无意义的狗屁工作”。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8ab5f932-b8bd-48d3-b6e5-fbb183253c0b.png)
高能量老人,接棒农村生活网红,正在成为新的打鸡血代言人。
又因为相对朴素简单的接地气生活日常,被拎出来做高能量自律年轻博主的照妖镜。
但镜头面前展现的,终究只是一部分生活,或者说生活景观。
忙活了一天躺床上有没有腰酸背痛、包办一大家子的饭会不会累,有过一些家务经验的人应该都有所体会。
高能量老人们不会在镜头面前表露,也不会在镜头关闭的时候表露。
年轻人期待看到高能量老人,子辈们希望家里能有个高能量老人,陀螺即使想停下休息也会因为惯性持续自转。
一些网友担心老人的身体吃不吃得消,得到的回复一般都是“老人自己闲不下来,干点活打发时间,会劳逸结合的”。
稍微刷几个视频就能发现,这些好像不是真正属于高能量老人的vlog,而是一场场家务劳动影像记录。
他们在做的,几乎都是帮家人做的事情。
给儿子煮水煮蛋、给孙子做糖水蛋、给曾孙喂饭......
高能量老人这条赛道发展到现在,也越来越同质化。
相似的生活场景、朴素流的拼接式剪辑手法,看多了也就失去新鲜感和挖掘的兴趣。
或许是想尽可能地展现“高能量”,vlog对准的主人公们,不知疲倦在干活,听戏、看电视、嗑瓜子的时间短到以分钟计算。
至此,高能量跟做家务活场景紧紧绑定,又一次给老年人的“标准”老年生活下了定义。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0/356916/e2c5d620-e17e-41ec-9447-fd711889afbf.png)
“高能量老人vlog”可能还是适合当段子视频看,这只是高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不把高能量用在干活拾掇上,没关系。不高能量,也没关系。
就像年轻人看腻了那些自律精致博主、听腻了自律金句,老年人也本就应该有万千种生活的样貌。
二旬老人越上网冲浪越气自己低能量,一怒之下翻了个身继续玩手机。
持续到八九十岁一直能吃能睡能玩,怎么不算另一种高能量。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