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法国味最浓的中国边疆小城,靠米线称霸全国(组图)
6Park 生活 4 hours, 41 minutes
巴黎距离北京8000多公里,每年都吸引着全球的海量游客。殊不知,在自家的云南边境,就有这样一座小城,还留存有法式的浪漫色彩:红色的百叶窗、明黄的墙面。不仅有中国第一片红土网球场地,连火车站的大钟也写着“Paris”的字样。
这里便是云南蒙自,云南省红河州的首府。它是大名鼎鼎的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乡,更是一座法国味超标的小城。
漫步在蒙自的街头,你会惊讶于这座边疆小城的“洋气”。上世纪的法式建筑,搭配云南高原的景色,这座城市既复古,又浪漫,还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
△蒙自这座高原小城,自带温润的气质
连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和法国南部很相似。蒙自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6℃,年均日照时数有约2234小时[1]。
蒙自的和煦阳光,照得人心情明亮。和许多个中国山水城市一样,蒙自就围绕着一汪湖水展开。
隐于湖中的瀛洲亭,六角的攒尖顶,黄绿相间的琉璃彩瓦屋面,伴着南湖的碧水绿树,描摹出一幅恬淡的山水风景。
△在南湖中央的瀛洲亭,尽享“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
可偏偏在最中国的风景旁,出现了最不中国的元素。
环绕着南湖,蒙自法租界的几处建筑环湖而列,诉说这座边疆小城和法国百余年的爱恨纠葛。
△南湖畔的“法国花园”,是座法式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
时间回到19世纪中叶,彼时法军占领越南,又觊觎起云南的土地。通过中法战争,法国终于获得了在蒙自开关的权利。
虽然近代史很痛,但也为蒙自带来了繁华。开关设埠后,蒙自从一个闭塞的边疆地区,一跃变成了云南对外贸易的前沿。
△蒙自的对外贸易,在开关后逐渐兴起
如今南湖畔,还可辨得蒙自海关的模样。
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始建于1887年的它,虽是法国人督工建造,但法国人殖民心切,把海关建成了单檐歇山顶的造型,分明是一个中国传统大庙。相比之下,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就完全是个西式楼宇。
△修成了中式建筑的蒙自海关,十分独特
开关之后各种稀奇的洋玩意儿也接踵而至,就在南湖东岸,当年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从1889年开关,直到1940年停业,半个多世纪中,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其中法国在此设立领事馆长达30年之久。
△法国领事府旧址,如今被改造成了蒙自市文化馆
这座法国领事府保留至今,但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在当年它可是蒙自最豪华的建筑之一。
抗战之时,颇有家底的蒙自接纳了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师生。大师们在战争中漂泊大半个国家,终于在云南蒙自这个宁静的港湾获得停靠,租住在了南湖周边空置的法国大院里。
周府曾向联大借了一栋洋房作为女生宿舍。这座三层的小楼顶层被炸毁,只留了两层。它本叫颐楼,因楼上风过树叶沙沙作响,女同学在这里忧国思乡,于是得名“听风楼”。
△西南联大的师生,在“听风楼”得以停泊
还是同样一汪蒙自南湖,无论是中式还是法式,此时都多了一份知识的气息和青春的希望。
校舍分散在蒙自各处,整个南湖成了大师的港湾,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南湖边依旧健在的哥胪士洋行,曾经就是大师们的宿舍。
△哥胪士洋行,曾经是大师们的宿舍
西南联大能选择蒙自,和一条铁路脱不了干系。
1909年,法国人把滇越铁路修到蒙自郊外的碧色寨,为那时交通拉胯的云南带来了便捷火车,拉来了商贾繁华。
△蒙自郊外的碧色寨车站,依稀透露出当年的繁华
这座距离南湖只有9公里的火车站,那可是相当“洋气”。这里留有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红土源自1891年创办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今年巴黎奥运会QUEEN WEN(郑钦文)夺冠的场地也是红土。
法国人对红土网球爱得深沉,建设之初不远万里从意大利空运红土而来,才有了这块标准的球场。
△碧色寨车站旁,保留着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
想当年,车站外的小山坡上更是热闹,哥胪士酒店、大通公司、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各国公司一座座鳞次栉比,载满货物的列车一列列呼啸而过。
△个碧石铁路机车库旧址,同样充满着法式风情
7年前,电影《芳华》把碧色寨再次带到世人面前。这座凝聚了时光的小站,依旧散发着一种颓废而浪漫的慵懒气质。
△电影《芳华》,把明媚的碧色寨再次带到世人眼前
明黄的墙面,翠绿的长椅,法式的三面钟,慢悠悠的火车,还有那些穿着民国服饰追求出片的中年游客,一个个蒙太奇镜头恍惚在眼前。那是风云诡谲的云南故事,是蒙自百年的起起落落。
今天漫步于碧色寨站,沿着滇越铁路的米轨行走,蒙自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踪影,只留下岁月的哀伤。
滇越铁路拉来了十里洋场,但也由于铁路贯通,物资直抵省城昆明,蒙自贸易地位开始下降。1940年,为防止日军从越南长驱直入,国民政府又下令拆除滇越铁路部分铁轨。三十年的繁华,就此化作过眼云烟。
△在曾经的铁轨上行走,感受时光的痕迹
虽然法国人的到来给蒙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这里的气质其实相当混搭。外国的中国的,传统的现代的,还有各个民族的融合。
一座人口不到60万的小城,落地了文艺青年聚集的先锋书店,在西南联大的旧址之上,在停泊大师的南湖之畔,用书店重构了西南联大的旧时光。
△南湖边上的先锋书店,传承着“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
蒙自的多元混搭,也成就了一方边城的热闹烟火。
生活是热闹的。茶余饭后,走走铁货街、铜房街,在青石板铺就的市井街巷里漫步,在人情味十足的商铺里闲逛,回味一下大城市少有的烟火气息。
△烟火气十足的街巷,适合茶余饭后走走逛逛
夜幕降临时,蒙自的夜市灯火通明,大树寨夜市摊位林立,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
△盘中大大小小的卤串,令人垂涎欲滴
食物更是热闹的。生于蒙自、走向世界的过桥米线,最是讲究一个热闹。
大碗盛着汤,小碗装米线,盘盘碟碟装着菜。热闹又混搭的摆盘,是时间和创意的集合。米线中放入生鱼片、生鹌鹑蛋等,是受到了当地彝族食鲜的影响[2]。
而在米线中加菊花的人简直是天才,菊花清凉解火,正好中和了过桥米线的热和油腻感,成就了米线的灵魂汤头。
△起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用料丰富,热闹非凡
即便手持多张名片,在旅游资源逆天的云南,蒙自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面对云南的诸神汇聚,无论是一众老牌旅游大市,像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还是新种草的小众目的地:建水、芒市、瑞丽、普者黑,蒙自依旧自顾自美丽。
如今蒙自已经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2位[3],在2024年全省129个县市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中,位列前5[4]。但作为红河州首府的它,2023年GDP不过476.49亿元,甚至还不如州内下属的弥勒市[5]。
△最安逸的西南小城,最适合生活
虽然发展一般,但这座安于西南一隅的小城,依然幸福地坐落在云南高原上。远离了大城市的内卷,蒙自有热闹,有恬静,有阳光,有属于生活的一切。
这里便是云南蒙自,云南省红河州的首府。它是大名鼎鼎的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乡,更是一座法国味超标的小城。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8f117c43-6462-46f8-ad05-df96e2a8219a.png)
漫步在蒙自的街头,你会惊讶于这座边疆小城的“洋气”。上世纪的法式建筑,搭配云南高原的景色,这座城市既复古,又浪漫,还带有浓厚的市井气息。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4d3c0847-2ee9-484c-8d00-8dbbf61f404d.jpeg)
△蒙自这座高原小城,自带温润的气质
连这里的自然环境也和法国南部很相似。蒙自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6℃,年均日照时数有约2234小时[1]。
蒙自的和煦阳光,照得人心情明亮。和许多个中国山水城市一样,蒙自就围绕着一汪湖水展开。
隐于湖中的瀛洲亭,六角的攒尖顶,黄绿相间的琉璃彩瓦屋面,伴着南湖的碧水绿树,描摹出一幅恬淡的山水风景。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85442543-8141-4e63-9e20-004bd0f994c8.jpeg)
△在南湖中央的瀛洲亭,尽享“十顷平湖堤柳合,一庭清景藕花香”
可偏偏在最中国的风景旁,出现了最不中国的元素。
环绕着南湖,蒙自法租界的几处建筑环湖而列,诉说这座边疆小城和法国百余年的爱恨纠葛。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10b16239-bf6a-45ac-bf58-ab22e05cf311.jpeg)
△南湖畔的“法国花园”,是座法式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
时间回到19世纪中叶,彼时法军占领越南,又觊觎起云南的土地。通过中法战争,法国终于获得了在蒙自开关的权利。
虽然近代史很痛,但也为蒙自带来了繁华。开关设埠后,蒙自从一个闭塞的边疆地区,一跃变成了云南对外贸易的前沿。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631d1bf8-725e-4c50-a495-45bc05528e7e.jpeg)
△蒙自的对外贸易,在开关后逐渐兴起
如今南湖畔,还可辨得蒙自海关的模样。
这是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始建于1887年的它,虽是法国人督工建造,但法国人殖民心切,把海关建成了单檐歇山顶的造型,分明是一个中国传统大庙。相比之下,上海外滩的海关大楼就完全是个西式楼宇。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f12f04a7-bef7-4e58-a8c7-eaa55395b086.jpeg)
△修成了中式建筑的蒙自海关,十分独特
开关之后各种稀奇的洋玩意儿也接踵而至,就在南湖东岸,当年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从1889年开关,直到1940年停业,半个多世纪中,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先后在此设立领事馆,其中法国在此设立领事馆长达30年之久。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c62d0b0b-4f7c-4ccd-af3d-895787a20a36.jpeg)
△法国领事府旧址,如今被改造成了蒙自市文化馆
这座法国领事府保留至今,但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在当年它可是蒙自最豪华的建筑之一。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f656613d-b6fe-4f04-b02f-c30bbe5b94bd.png)
抗战之时,颇有家底的蒙自接纳了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师生。大师们在战争中漂泊大半个国家,终于在云南蒙自这个宁静的港湾获得停靠,租住在了南湖周边空置的法国大院里。
周府曾向联大借了一栋洋房作为女生宿舍。这座三层的小楼顶层被炸毁,只留了两层。它本叫颐楼,因楼上风过树叶沙沙作响,女同学在这里忧国思乡,于是得名“听风楼”。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3670ed63-9d06-401c-8eb8-1ee092342588.jpeg)
△西南联大的师生,在“听风楼”得以停泊
还是同样一汪蒙自南湖,无论是中式还是法式,此时都多了一份知识的气息和青春的希望。
校舍分散在蒙自各处,整个南湖成了大师的港湾,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南湖边依旧健在的哥胪士洋行,曾经就是大师们的宿舍。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ce2d37e1-fda6-4207-a587-59307ccac014.jpeg)
△哥胪士洋行,曾经是大师们的宿舍
西南联大能选择蒙自,和一条铁路脱不了干系。
1909年,法国人把滇越铁路修到蒙自郊外的碧色寨,为那时交通拉胯的云南带来了便捷火车,拉来了商贾繁华。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57052258-fe02-42c7-b2f5-b8175a3ba537.jpeg)
△蒙自郊外的碧色寨车站,依稀透露出当年的繁华
这座距离南湖只有9公里的火车站,那可是相当“洋气”。这里留有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红土源自1891年创办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今年巴黎奥运会QUEEN WEN(郑钦文)夺冠的场地也是红土。
法国人对红土网球爱得深沉,建设之初不远万里从意大利空运红土而来,才有了这块标准的球场。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2e261738-b824-4b4a-8f4d-caf191519eb3.jpeg)
△碧色寨车站旁,保留着中国第一块红土网球场
想当年,车站外的小山坡上更是热闹,哥胪士酒店、大通公司、亚细亚水火油公司,各国公司一座座鳞次栉比,载满货物的列车一列列呼啸而过。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aa9e8aaa-543f-4bab-b53c-9c6ca9dc894f.jpeg)
△个碧石铁路机车库旧址,同样充满着法式风情
7年前,电影《芳华》把碧色寨再次带到世人面前。这座凝聚了时光的小站,依旧散发着一种颓废而浪漫的慵懒气质。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c2d4f001-191f-482e-9faf-ac81725e946f.jpeg)
△电影《芳华》,把明媚的碧色寨再次带到世人眼前
明黄的墙面,翠绿的长椅,法式的三面钟,慢悠悠的火车,还有那些穿着民国服饰追求出片的中年游客,一个个蒙太奇镜头恍惚在眼前。那是风云诡谲的云南故事,是蒙自百年的起起落落。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bde499e8-1cb0-44a0-9040-9b46b0c2d1c6.png)
今天漫步于碧色寨站,沿着滇越铁路的米轨行走,蒙自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踪影,只留下岁月的哀伤。
滇越铁路拉来了十里洋场,但也由于铁路贯通,物资直抵省城昆明,蒙自贸易地位开始下降。1940年,为防止日军从越南长驱直入,国民政府又下令拆除滇越铁路部分铁轨。三十年的繁华,就此化作过眼云烟。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c5bb8874-9a9f-4453-ba90-b960aed926f4.jpeg)
△在曾经的铁轨上行走,感受时光的痕迹
虽然法国人的到来给蒙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但这里的气质其实相当混搭。外国的中国的,传统的现代的,还有各个民族的融合。
一座人口不到60万的小城,落地了文艺青年聚集的先锋书店,在西南联大的旧址之上,在停泊大师的南湖之畔,用书店重构了西南联大的旧时光。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6917fd3e-fd44-4900-aa72-f3be81f5e0cf.jpeg)
△南湖边上的先锋书店,传承着“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
蒙自的多元混搭,也成就了一方边城的热闹烟火。
生活是热闹的。茶余饭后,走走铁货街、铜房街,在青石板铺就的市井街巷里漫步,在人情味十足的商铺里闲逛,回味一下大城市少有的烟火气息。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481af021-d42b-4ea1-8107-51bd3c38ef55.jpeg)
△烟火气十足的街巷,适合茶余饭后走走逛逛
夜幕降临时,蒙自的夜市灯火通明,大树寨夜市摊位林立,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ded24ae7-7045-4e58-8817-2f27eb963d1b.jpeg)
△盘中大大小小的卤串,令人垂涎欲滴
食物更是热闹的。生于蒙自、走向世界的过桥米线,最是讲究一个热闹。
大碗盛着汤,小碗装米线,盘盘碟碟装着菜。热闹又混搭的摆盘,是时间和创意的集合。米线中放入生鱼片、生鹌鹑蛋等,是受到了当地彝族食鲜的影响[2]。
而在米线中加菊花的人简直是天才,菊花清凉解火,正好中和了过桥米线的热和油腻感,成就了米线的灵魂汤头。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853f90d6-f0d2-427e-b00c-9a6db3b1d80f.jpeg)
△起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用料丰富,热闹非凡
即便手持多张名片,在旅游资源逆天的云南,蒙自还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面对云南的诸神汇聚,无论是一众老牌旅游大市,像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还是新种草的小众目的地:建水、芒市、瑞丽、普者黑,蒙自依旧自顾自美丽。
如今蒙自已经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32位[3],在2024年全省129个县市区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中,位列前5[4]。但作为红河州首府的它,2023年GDP不过476.49亿元,甚至还不如州内下属的弥勒市[5]。
![](https://cdn.dayu.news/article/202502/11/357112/f91d82ce-9caa-4f9e-84fe-cf37e0433b2d.jpeg)
△最安逸的西南小城,最适合生活
虽然发展一般,但这座安于西南一隅的小城,依然幸福地坐落在云南高原上。远离了大城市的内卷,蒙自有热闹,有恬静,有阳光,有属于生活的一切。
Advertisements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