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创系列史低!好莱坞坠落,从《美国队长4》开始(图)

6Park 娱乐 2 days, 17 hours

漫威在拍烂片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美国队长4:新世界秩序》(以下简称为《美队4》)于2月14日同步北美全国上映,国内豆瓣开分5.4,截至发稿国内票房也只有7581.9万。虽然国内票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影响,但从影片质量上看,其在北美的票房成绩也不会太乐观。

电影上映前,烂番茄开分49%、MTC评分45分,创系列电影史低,CinemaScore观众口碑仅为B-,创造MCU漫威电影宇宙最差观众口碑纪录,继《黑豹2》《蚁人3》等电影后再度让观众感到失望。



回顾漫威电影宇宙(以下简称为MCU)作品,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后能称得上及格的已经很有限,只有《银河护卫队3》和《死侍与金刚狼》能微微拨动观众的神经。

作为有漫画支撑的大IP来讲,漫威不是没有好故事,而是缺乏懂角色、有远见的话事人规划内容,也缺乏具有个人特色的导演和编剧将好故事搬上银幕。相比于故事本身,戏外的种种才是影响MCU生命线长短的决定性因素。



系列史低?并不冤枉

不带任何滤镜地讲,如果将《美队4》当作一部不需要动脑子的普通超英片,它起码把故事讲完整了。但作为一部已经有一定受众基础的大IP系列电影的第四部,《美队4》属实让人失望至极,早在《钢铁侠3》时业内就流传的“超英片拍第四部准完蛋”魔咒已然应验。

回溯《美队》系列,每一部都是能在观众记忆中留下锚点的,除了完成美国队长的人物弧光,也在为MCU的整体规划服务。

《美队1》中新角色的起源故事带来了极强的新鲜感,也意味着MCU超英池的进一步扩容;《美队2》主要讲述“神盾局”与反派组织“九头蛇”的斗争,是一部异于MCU风格、水准颇高的政治惊悚+谍战片;《美队3》则围绕“超级英雄是否应该接受政府管理”展开讨论,美国队长与钢铁侠之间的冲突和新角色的引入也十分吸睛。



但到了《美队4》,原先越来越庞大的世界观格局仿佛突然消失了,人物塑造、剧情设置都有很大缺陷,漫威的路子也骤然走窄。

电影主要讲两件事,一是曾经的“猎鹰”山姆·威尔逊接过象征美国队长精神的盾牌后,需要证明自己“作为凡人之躯可以肩负超级英雄的重任”;二是红浩克和罗斯将军“作为反派也可以摆脱成见重塑自我”。



然而问题在于,《美队4》没有足够的细节来支撑影片的表达。

比如影片中并没有关于山姆“凡人之躯”的具体展现,其对身份接纳的探讨仅仅通过冬兵(前任美国队长的好兄弟)的台词进行展示,几乎没有信服度。再比如因为新美队是凡人之躯所以动作戏不利落,打斗爽感消失,第二幕空战和第三幕美队大战红浩克的视觉冲击不够,让观众觉得预告即全片,没必要走进电影院。

风格上试图模仿《美队2》的政治惊悚,但无论是潜行戏还是刺杀戏,都像是对《美队2》的降级仿拍,没有戏剧张力。在危机正式出现前就已经被主角解决了,让人感觉如鲠在喉。



另外,电影主线也只是处理了17年前《无敌浩克》留下的伏笔,反派红浩克也太过古早,观众看过“经典款”浩克,很难对换了颜色的浩克产生兴趣,哪怕他们完全不是同一个人。红浩克最终认输竟然仅靠新美队的“话疗”,太过潦草更显得新美队没有魅力。

诚然,整部电影不被观众接受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接受从高大帅气的克里斯·埃文斯换成不那么养眼的安东尼·麦凯。但在演员之外,影片内容的匮乏早已有迹可循,《美队4》经历过两次试映都遭遇差评,目前已经是补拍后的版本,但仍然平庸。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太高。

它并不是要求观众有多高的智商,而是需要观众看过电影《无敌浩克》《美队2&3》《复联4》《永恒族》以及受疫情影响只能在Disney+播出的剧集《猎鹰与冬兵》,才能了解前情提要以及角色背景。漫威确实努力在为剧情作铺垫了,但别说普通观众了,就连粉丝都不一定能把这些作品看全。



整体看下来,《美队4》竭尽全力地模仿《美队2》和《无敌浩克》,但是最终效果只能说是东施效颦,漫威的超英套路似乎彻底失灵了。



扶不起的“超二代”

其实在漫威和DC的体系里,超英往往不止一代,有些像山姆·威尔逊一样传承“美国队长”的代号,有的则直接继承父母的能力和技术成为新一代超英。

自《复联4》之后漫威确实有塑造“超二代”的决心 ,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

就拿“猎鹰”山姆·威尔逊版美国队长来说,在2014年的漫画中他就已经接过盾牌成为新一任美队,然而不是每个人都看过漫画。猎鹰一角在《美队2》中是一位忠诚、善良、有原则的人,但却没有什么个人魅力,观众无法爱上角色,漫威也就捧不起来MCU的“超二代”。



“超二代”的问题不只出现在山姆一个人身上,漫威作为有上百部系列漫画做底子的大IP,完全有储备来讲好“超二代”的故事,实操起来却一部不如一部。

电影《黑寡妇》引出的“黑寡妇”妹妹叶莲娜·贝洛娃和剧集《鹰眼》引出的“鹰眼”徒弟凯特·毕肖普,算是目前MCU中比较受认可的“超二代”。她们既有不输前任的能力,性格也活泼且讲话犀利,十分讨喜。



其他角色就没那么幸运了。

差评一箩筐的《蚁人3》中,“蚁人”斯科特·朗的女儿凯茜长大成人与父亲一同经历量子世界探险,但其行为却完全没有超英的样子,反而像无理取闹的teenager。

《黑豹2》中出场的“铁心”、《惊奇队长2》的惊奇女孩、《女浩克》中的“浩克”妹妹以及《旺达幻视》中的两个孩子等等也有类似的问题。新超英在本就浮皮潦草的超英故事中显得像边角料,角色尚未立住就企图大展拳脚,难堪二代超英的大任。



除了超二代,漫威推出的新超英也难以在稀烂的剧情中存活。

《永恒族》原本将视角放到广袤无垠的宇宙,但拘泥于小情小爱的剧情狠狠地拖了后腿,成为漫威烂番茄指数最低的电影之一。流媒体播出的剧集《月光骑士》剧情倒是不错,但奈何相对小众,不上线大银幕的话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打出知名度。

对比以前的漫威电影,会发现目前的超英几乎是断代的。全球影迷追捧的旧超英在《复联4》中一口气退休,就连很有噱头的“猩红女巫”也在《奇异博士2》中草率下线,加上新超英出头无门,未来的MCU只怕会是一盘散沙。

当然,从漫威公布的2025片单来看,今年有3部漫威电影、3部真人剧集和4部动画可供观看,比如5月上映的《雷霆特工队》和版权回归后重启的《神奇四侠:第一步》还是值得期待。



不过,这两部仍然面临需要前作支撑的大问题,观众需要看过《黑寡妇》《蚁人2》《猎鹰与冬兵》和《鹰眼》才能认识“雷霆特工队”的成员,《神奇四侠》也不会讲述起源故事,仍然需要对二十世纪福克斯版“神奇四侠”有所了解。



迷失迪士尼

自《复联4》之后,MCU电影作品仅有《银河护卫队3》称得上达到平均水平,没有辜负影迷的期待,噱头十足的《死侍与金刚狼》则主要由被迪士尼收购后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制作发行。

漫威不缺好故事,漫画体系中超英的个人刊和几乎每年一部的大事件刊都可以作为完整的剧本,不过近年来漫威似乎失去了改编好剧本的能力。

《美队4》由尔科姆·斯佩尔曼、达兰·穆森、罗伯·爱德华兹、朱利叶斯·约拿、彼得·格兰兹和马特·奥顿共6位编剧合作完成,和《蜘蛛侠:英雄归来》《蚁人2:黄蜂女现身》并列成为漫威史上编剧最多的电影之一,但显然剧本质量和编剧数量并不成正比。



除去好莱坞大罢工事件和全球疫情的影响,漫威面临的更致命一点是迪士尼接手后的高层内斗,间接影响了创作,还导致了不少好导演的出走。

好导演可以说是好莱坞电影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钢铁侠1&2》导演费儒、《复联1&2》导演“尾灯”、《银河护卫队1&2&3》的滚导以及《雷神3&4》的塔导,虽然不是每部作品都成绩优异,但好歹个人特色浓厚,而这些导演或多或少都被漫威折磨过而离开。近年来没有一位导演称得上是能担纲大场面超英片的,多数只是MCU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工具人。

漫威流媒体剧集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人员问题,没有聘请剧集运作人(showrunner),而是依赖电影公司的高管来运作剧集,并且和电影一样过度依赖后期制作和补拍来弥补。《秘密入侵》《女浩克》《月光骑士》《夜魔侠:重生》几部剧都遭受了幕后动荡的荼毒。



更重要的一点是,迪士尼执着于卖周边的商业逻辑,却忽视了漫威的内容逻辑。目前漫威在前任超英断代后,并没有脚踏实地地讲好尚存超英的故事,也急于推新人。但故事站不住脚,角色没有魅力,观众又怎么会去购买周边呢?

此外,漫威影片风格都趋向于主题乐园化,放弃了原先的风格,这也是好莱坞娱乐产业垄断化的弊端,隔壁皮克斯动画在被迪士尼收购后质量也有所下降。

2024年迪士尼CEO罗伯特·艾格尔(Bob Iger)宣布漫威影业将减产,更加注重电影质量。从《美队4》中透露的要组建新“复联”、小罗伯特·唐尼回归漫威饰演“毁灭博士”以及X战警、神奇四侠版权回归后的电影动作安排来看,漫威影业还在发力,但是屡屡失望的漫威粉丝和普通影迷能不能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