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国获美俄欧集体拉拢,或派维和部队去乌克兰?(图)

6Park 时事 1 day, 19 hours

即将打满三年整的俄乌战争,随着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明确表态,呈现出快要结束的态势。因此,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就吸引了格外多的关注目光。有趣的是,原本置身事外的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以至于“中国可能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的说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焦点。



▲大家都看出来俄乌战争快要结束了


立陶宛前任外交部长,因屡屡挑衅中国而被舆论记住的加布里埃乌斯·兰茨贝尔吉斯,前几天在评价这一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的结果时,特意提到“中国可能在乌克兰进驻维和部队,一方面参与战后重建,并租赁土地和港口,另一方面通过控制东欧核心位置,让俄罗斯和欧洲付出代价。”有趣的是,《南华早报》昨天也正式刊文,表示有内部人士称,正在建议“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主要任务是维护谈判协议,并且是在和非北约国家合作的情况下。”相比之下,《华尔街日报》在本月13号爆出的消息是最惊人的——“在特朗普发出结束战争的信号后,中国提出派遣维和部队,协助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



▲以美欧对乌克兰的援助,俄罗斯肯定不能同意“欧洲军”的方案

把眼光放到具体影响层面,情况就更离谱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里,提到“中国试图参与俄乌停战,是担心美俄因磋商停战而改善关系,影响中俄默契,从而形成美国拉拢全世界围堵中国的局面。”同时,“欧洲担心美国在停战问题上过于强势,希望联手中国对美国施压”、“中国也因为前几年和俄罗斯走得很近,对中欧关系不利,希望借机改善”的说法,同样很有市场。乌克兰学者普拉克西延科则提供了另一种意见——“美中俄正在寻找新时代的共存模式,而包括欧洲和乌克兰在内的其他国家则被忽视,因为三个大国只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俄乌战争爆发后,中俄的交流水平确实大幅提高


总而言之一句话,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美俄欧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扯入俄乌战争,对于随时能改变停战走向的第四方,天然就抱有警惕——这就是国内代表在慕尼黑异常忙碌,以超高频率接见各方代表的原因。国内舆论对于“可能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展示大国风范”的说法异常热衷,甚至可以说有点迫不及待,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背后的意义。



▲飞速发展的军事力量让很多人雄心勃勃


棋手只有在棋盘之外才能保持超然地位,于各方之间游走获利,一旦下场就身不由己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重建市场、港口/土地租赁权”看起来是个香饽饽,然而在俄乌双方都有余力,停战而不是终战的背景下,真正的和平能覆盖多大范围,经济投入能否拿到预期回报,都还是个未知数。最关键的是,远在东欧的乌克兰,完完全全就是一块飞地,在自身周围局势仍然不平静的情况下,开辟这个收益并不清晰、补给线却异常漫长的新战线,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的味道。再退一步说,就算乌克兰战后重建顺利,欧洲和俄罗斯又该怎么看待伸进欧洲的新势力,美国“联手全世界围堵中国”的战略,届时又将发展到什么程度?



▲时间如今是站在我们这边

一手打造德意志国家的俾斯麦,因为强硬的“铁血政策”而知名,但其真正高明之处,其实是灵活且实用的外交均势战略。当年轻的威廉二世急于扩张,将屡屡反对的俾斯麦赶下台后,后者就已经预言了德国未来的命运——在盲目扩张、与英国对抗中灭亡。后发国家赶超先行国家是非常艰难的,盲目扩张的野心在历史上,不知道毁了多少原本有希望的国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