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亿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200多,没跟上国家经济发展(图)

大鱼新闻 财经 21 hours, 53 minutes

为什么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看来,其中部分原因或许和中国养老体系的内部差距有关。

陆挺近日出席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时表示,应该借中央政府增加赤字和支出的机会,改进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

他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业税取消了,农民也有了医保和一定的养老金。但是,整个中国的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民,在社保方面还没有完全跟上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在我看来,养老方面的改革应该是中央政府扩大支出的重要一环。”

陆挺表示,相较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中国养老体系的内部差距是比较大的。

他指出:“处于顶端的约7%的群体,他们平均每月的养老金有6000多元人民币;处于中间层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每月养老金大概有2000多元,这个群体占比约38%;剩下约55%的城乡居民,主要是1.71亿农村老人,他们每个月的平均养老金是223元。”

“为什么要强调这方面的改革非常关键?首先,对于这些农村老人来说,他们的收入确实太低了,消费能力非常有限。”



“第二,也是很关键的一点,他们是中国广大农民工的父母,农民工有非常沉重的养老负担,这些老人的处境也是中国3亿农民工的未来。”陆挺说。

他提到:“经常有人和我们探讨,为什么中国人的平均储蓄率那么高?我说中国一半的非农就业人口是农民工,可能小部分农民工将来的退休金可以达到两三千元,但绝大部分人可能只有200多块,这个时候你怎么可能不储蓄?”

“我们改革养老体系很关键的一点,是要让现在工作的人看到他的未来是有一定保障的,这样他才会增加当下消费的比例,减少储蓄的比例,我们的消费才能成为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更重要的部分。”陆挺表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