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盼欧洲参与俄乌和谈?法媒:美俄对话令北京不适

6Park 时事 13 hours, 15 minutes

与莫斯科不同,中国表示希望欧洲也能坐到乌克兰和谈的谈判桌旁,以加强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周四(2月2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发言提到乌克兰战争时说,中国始终主张危机尽早和平解决,“中国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国和俄罗斯达成的共识,期待各当事方能够找到照顾彼此关切、可持续和持久的解决方案。”但他所说的当事各方,是否也包括欧洲?几天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在安理会发言时也表示,“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参与到和谈进程中来,”他更明确地说:“战事发生在欧洲大地,欧洲有必要为和平发挥作用。”

而此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沙特与美国国务卿卢比奥会晤前就表示,没有计划让欧洲加入谈判。他说,“我不知道,欧洲在谈判桌上能做什么。”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左)不认为欧洲应加入和平谈判图像来源: Russian Foreign Ministry/REUTERS与莫斯科唱反调?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俄始终表现得极为协调一致。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在欧洲参与和谈的问题上与莫斯科步调不一呢?

中国有分析人士看出了其中的“远见”。时政博主“瞰全球”发文称:“对俄罗斯来说,只要欧洲不参与谈判,那美国反正早就想出卖欧洲和乌克兰了,俄美当然很快就能达成协议。”他认为中国为欧洲说话则有更深一层考虑:“只有当欧洲觉得自己安全了,他们才能彻底慢慢从对美国的依赖中走向战略独立”。而这不管是对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将是“大大的助益”。

如果俄美这两个冷战中的宿敌之间就乌克兰和平达成交易,也将关乎欧洲大陆的安全架构。最迟在美国副总统万斯上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欧洲国家发难之后,欧洲面临的挑战凸显得淋漓尽致。

而特朗普政府直接同因战争罪行受到国际社会制裁和谴责的莫斯科开启对话,却不让欧洲和乌克兰参与的事实表明,美国已经告别了上一任政府的联盟政策,抛弃了多边合作的途径。

中国伸出合作之手而中国从欧亚大陆另一边向欧洲伸出了合作之手。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外长王毅直接点到了美国的痛处,指出中国负担了联合国支出的20%,中国在全面落实巴黎气候保护协议,“从不搞例外主义,更不搞‘合则用不合则弃’”。

他表示中国推动的是“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他还呼吁欧洲与中国更紧密合作,强调“中方始终认为欧洲是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中欧双方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德国里根斯堡大学政治学教授比尔林(Stephan Bierling)评论王毅的表述是“虚伪”和“口是心非”。他说,中国总是谈论多极化世界,但实际上考虑的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将自己展示为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的代表,实际上却一再破坏这一秩序。”然而现在他(王毅)的说法会得到更多的回应,因为万斯根本没有谈到美国的外交政策。他甚至认为欧洲人没有资格参与国际政治重大问题的讨论,”比尔林说,作为职业外交家,王毅不可能没有察觉这一点。

把欧洲推向战略自主

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中国问题专家史丹策(Angela Stanzel)则警告指出,中国试图分裂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她与乔纳森·米歇尔(Jonathan Michel)共同撰写的一份研究写道:“如果跨大西洋关系出现嫌隙,比如因为特朗普大幅减少援助乌克兰,北京立刻会利用这一机会,敦促欧洲国家走向战略自主。”

“中国的目的是,让欧洲尽可能地与美国拉开距离,并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作者认为,作为反应,包括德国、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应该强化欧盟委员会的地缘政治路线,在与中国的关系中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防范中国,并在新的层面上进行更深入的跨大西洋对话。

北京智库中国与全球化中心的联合创立者、经济学家王辉耀认为,特朗普崇尚交易,对中国不一定是坏事:“欧盟可以跟他交易,俄罗斯可以跟他交易,中国也可以跟他交易的话,那他就淡化意识形态,淡化价值观,淡化人权,”他认为这“实际上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一些机会”——“这样也给欧洲提供了很多空间,他在中美之间有很多空隙。也给中国提供了机会,中国可以(游刃)在欧美之间。”

北京针对特朗普与普京对话产生复杂和矛盾心理

特朗普与普京日前进行了长时间的通话,不仅令欧洲感到震惊,也引发中国不适。《费加罗报》指出:北京试图在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谈判中起到一定作用,它虽然支持克里姆林宫的立场,却又担心在其背后达成协议。

像欧洲一样,中国也对特朗普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迅速行动感到出乎意料。它正在密切关注、并且不无紧张地审视着特朗普与习近平的“老朋友”普京之间令人瞩目的和解。但与欧洲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对这一有利于克里姆林宫的外交转变表示欢迎,却也难免不担心与美国长期竞争的影响。

中国在美俄两国外长周二的利雅得会谈中,看到了在欧洲建立新的“可持续安全框架”以确保其“长期稳定”的机会。新的形势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机遇,使其看到可对因“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而震惊的欧洲重新发挥影响力。2月14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盟国家发起新的魅力攻势,以“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捍卫者的姿态,提出欧洲“必须在乌克兰的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张。

但是,报道引述专家观点指出:特朗普没有兴趣让中国在谈判中发挥有意义的作用,也没有兴趣分享最终成功的荣耀。因此华盛顿拒绝了北京的提议,将美俄首次重要会议的地址选择在利雅得,而不是北京。

报道指出:白宫和克里姆林宫之间的闭门双边讨论,是对习近平和普京在2022年乌克兰战争前夕缔结的“无上限伙伴关系”的考验。美俄重启对话注入了反向联盟的幽灵,最终将加剧对中国的“包围”。而这一切的背景却是不确定的双边关系以及北京希望能够避免的贸易战。

然而在幕后,美俄重修旧好却加剧了北京的焦虑,担心其长期的对手(美国)和至关重要的俄罗斯“伙伴”之间在其背后达成和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