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异像“七星连珠”逆天改命?专家澄清:天天连珠

大鱼新闻 科技 10 hours, 29 minutes



近日,由于大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出现“六星连珠,十二金仙归位”场景,“七星连珠”相关消息也随之刷屏网络。某短视频平台一条题为“夜空将上演‘七星连珠’奇观,错过这次恐再等77年”的10秒视频,已获得超十万点赞转发。

还有铺天盖地的“大吉之兆”“千年一遇”“能量汇聚”“逆天改命”等字眼玄之又玄。“七星连珠”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难得一见?对人类有何影响?为此,文汇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天文馆网络科普部部长、上海市天文学会副理事长施韡。

施韡介绍,本月底到月初参与“连珠”的七颗星自西向东分别为土星、水星、海王星、金星、天王星、木星和火星,它们将出现在黄昏日落后不久。从最西端的土星到最东端的火星,张角为117°,横跨大半个天空。这就是所谓的“七星连珠”。



2025年2月27日“七星连珠”模拟图(图片来源:上海天文馆)

然而,这次土星和水星靠太阳很近观测难度极大,天王星和海王星本身亮度极低,肉眼不可见,因此“七星”中人们肉眼能同时看见的基本上只有金星、木星、火星这三颗,且彼此相隔很远。

对于所谓的“X星连珠”,施韡认为并无标准定义,甚至这都不算是天象,因为这些行星几乎每天都在“连珠”。

他解释,因为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几乎都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相比,轨道倾角最大只有7°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共面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是站在地球上看,这些行星时时刻刻都分布在黄道附近,就像一串珍珠项链,无非就是离得近些还是远些,或者是在太阳的一侧还是两侧。

施韡介绍说,事实上“行星连珠”还有另一种定义方式,即在宇宙空间来观察八大行星的实际位置分布在一个较小的角度中。“那样的话,地球有可能也会参与其中,与这次网上流传的‘七星连珠’的情形明显不同。”

实际上,无论是古籍中记载的,亦或是影视剧中出现的“连珠天象”,都有一个张角(在天文学中通常指从地球视角观测时,多个天体在天空中分布的最大角度范围)作为前提,且这个张角需要小,也就是几颗行星看上去聚集在较小的一片天空区域,才能显得独特。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以及“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其中的“积”和“聚”则说明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比较聚合的。

就拿这次的“七星连珠”来说,7颗行星张角近120°。施韡表示,像这种条件的“七星连珠”在三五年里总会发生。上一次比较适合观测的“七星连珠”是2022年6月中旬的凌晨,条件好于这次。所以77年难得一见的说法也并不属实。

2022年6月15日“七星连珠” | 摄影:陆晓添(图片来源:上海天文馆)

网络盛传的“77年难得一见”的说法,记者向DeepSeek咨询了其出处,发现数据来源自百度百科,统计的是七星张角小于30°的情况下,从公元1年至3000年共发生39次“七星连珠”,平均间隔约77年。对此施韡表示,张角小于30°是前提,此外,该数据讲的是平均,事实上“七星连珠”发生的间隔并不均匀。

据说有科学家计算了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间的情况。当张角在5°以下时,“六星连珠”发生49次,“七星连珠”发生3次。如果张角扩大到10°,“六星连珠”有709次,“七星连珠”有52次。所以施韡认为,不讨论张角的连珠是没有意义的。

至于“七星连珠”会不会影响人的旦夕祸福,乃至于逆天改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古代,人们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知识才会将天文现象与吉凶祸福、国家兴衰相关联。如将五星连珠与皇帝登基、国家同意等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再比如在一些神话故事中,行星连珠被赋予各种特异功能。这些关联往往来自后人的附会和口口相传,并无科学依据。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施韡认为“七星连珠”更多的只是一个数学游戏,纯粹巧合而已,“大家要谨防被忽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