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俄乌冲突3年,隔空互呛与三方乱斗阶段徐徐展开(图)

大鱼新闻 军事 6 hours, 2 minutes



1、冲突持续超过1000天之后,停止点仍然可见不可及。开打前的判断是,莫斯科可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但是难以让乌克兰在不利条件下同意和平,愿意支持乌克兰的有非常经典的理由可及;乌克兰难以通过战场态势让莫斯科开打之后同意停手,除非能够撑到莫斯科消耗得难以为继。因此总体判断是,根据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如果开打,这是一场看不到停止点的战争;理性的决策者,做出的选项应该是避免下场。后续发展显示,持续的不信任,以及双方共同持有的误判,导致了冲突的爆发:一方相信自身的实力优势,可以速战速决;一方相信自身的外部援助优势,可以在短期内后发制人。结果双方共同的判断,打开了冲突的盒子,经历了1000天的冲突,大量的人员伤亡,莫斯科取得了战场的有利态势,但即使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下场之后,冲突的停止按钮,仍然很难简单的按下去。

2、冲突展示了新技术革命赋能下的半新型消耗战的总体特征。俄乌冲突展示了新技术革命在军事领域赋能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无人机,星链,海马斯为代表的“咩俄神器”,各领风骚,并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不过最终,冲突也显示了新技术革命赋能的边界和限度,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冲突与战争的规律,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第一,新技术可以带来一些改变,但0.5的优势最终还是要拼消耗。0和1的对比是致命的,也就是说一方如果用无人机系列,一方坚持用有人的装备去硬冲,代价是可以大到具有某种颠覆性的;但是0.5的优势,也就是两边都用无人机系列,但技术上只是具有有限的区别,那么战争的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特征就会全面的体现出来,单一要素,单一兵器的简单赋能,对系统的增幅,比较有限,显著的系统性短板,比如持续生产能力和战略性资产的绝对差距等,就会在进入相持阶段之后,发挥出比有限的技术赋能,更加重要的因素。

--第二,筑垒地域的阵地战,与依托信息差的狂飙突进,各有特长,但在乌克兰,呆阵硬仗的笨办法,发挥出了比较明显的优势。莫斯科最初的战术运用,有明显的失误和偏差,多少有点华而不实的营级战斗群,学美军学了个东施效颦,后果在2022年9月的哈尔科夫大飙车中有了清晰的展示;在那之后,被战争唤醒的🐻式基因,成功的将冲突带入了自身的节奏,用巴赫穆特换来的时间,形成的龙牙防线,在应对传说中的2023年春夏大反攻的过程中,发挥了相当显著的作用,并最终将战场态势扭转到了有利于俄罗斯的轨道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到北约支撑乃至系统性改造的乌克兰军队,显示在本国缺乏系统性战争配套能力,主要依托美西方泵涌式补充物资的背景下,具备在局部方向,有限时间,打出超过预期的战术个案的可能,哈尔科夫反攻,以及突袭库尔斯克,显示了宽大正面,依托信息优势,实施局部战术反突击的可能;同样的,北约援助的技术兵器昂贵,数量有限,可持续供给产能不足,可以支撑有限战术突击但缺乏长期消耗能力的缺点,也暴露无疑。

--第三,低价值无人机的战场低空遮蔽效能,得到了有效的体现。暴露在战场态势感知系统下的有人装备,面临低价值无人机系统的有效威胁。FPV成为可以随战线变动的伴随性机动精确打击系统,可以实现对敌方人员和有人价值高价值兵器的高效的非对称毁伤。但是在整个冲突的进程中,暂时还不具备单独扭转进程的能力,显示新技术需要有效的嵌入整个作战系统,才能真正转化成为新质战斗力。但毫无疑问,俄乌冲突中的实际战例,有效催生了各大国对新质战斗力生成机制的全面思考,在世界范围,助推了军事革命进入更深层次的发展新阶段。

3、俄乌冲突的底层逻辑是大国战略竞争和代理人战争,大国的战略韧性,成为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从战略层面来看,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是非常清晰的美欧vs俄罗斯的大国战略竞争,乌克兰只是被选定的代理人,以及被指定的交战场域。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相互之间努力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严格控制代理人战争的规模和边界,避免诱发拥有核武器的大国相互之间直接进入可能导致使用核武器的冲突状态,这一深层规律对俄乌冲突的走向产生了直接影响。欧美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数量庞大,但是援助的武器类型,以及具体的使用方法,有着严格的控制。战场被局限在乌克兰本土,严格禁止任何可能导致俄罗斯直接突破使用战术乃至战略核武器门槛的战场行动,贯穿了俄乌冲突的整个进程。俄罗斯保持了对攻击目标的克制,美国保持了对武器援助和武器使用的控制,作为直接冲突方的乌克兰,其最终的悲剧结局,从这个方面来说,从一开始就被注定了。特朗普2024年赢得选举,2025年重返白宫,并启动了抛开乌克兰以及欧洲的与俄罗斯直接谈判的进程,只是为这个结局,注入了更多戏剧性的因素。

欧美与俄罗斯的比较战略优势,在这场冲突中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展现:

美国有丰富的工具箱,但是所有工具的使用,都有相应的后果,美国与欧洲对后果承受的有限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仅仅以最具标志性的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禁运来说,欧美能力的边界以及承受后果的有限性,就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表现。在无法构建包括东大在内的真正的世界范围多数国家有效支持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战争机器,始终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撑,可以有效承受中低烈度冲突所必须的资金支持,维持战争机器的有效运转,将冲突带来的国内经济与政治代价,控制在俄罗斯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高度具有象征意义的扣押俄罗斯国际资产,以及将部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系统等金融工具,也展示了能够达成的效果以及这类制裁具有的边界。美国和欧洲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压倒性的能力优势,其采取的举措导致的经济与金融后果,对美国和欧洲支持乌克兰的政治意愿,设定了明显的边界。在不愿意,以及,不能直接下场诱发大国直接军事对抗的大前提的约束下,有限度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在遭遇俄罗斯坚定的战略意志的抵抗之后,最终趋向于无效。

俄罗斯的经验显示,如果一个大国,可以具备有效的国内循环能力,并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同时可以有效的维持一个相对有限的国际循环体系,那么就可以在不利态势下,扛过来自欧美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并通过对战场态势的改变,最终影响欧美持续支持代理人战争的意志和能力。这等于在间接的检验了美国用代理人战争形势护持其全球霸权优势的能力边界,最终的检验结果,对体系维度的大国战略竞争,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4、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动,为俄乌冲突的走向,带来了全新的冲突与挑战。在特朗普进入白宫之后,俄乌冲突开辟了一条令人感到意外的全新战线,即华盛顿与基辅的政治博弈战线。当2022年冲突爆发的时候,观察者们的一般假设,是华盛顿拥有对基辅的有效控制能力,但2025年1月至今的发展态势显示,在俄乌冲突的具体场景中,这种控制,不仅有方向性,即可以增加支持,但难以实质性的发挥如华盛顿预期的那种说打就打,说停就停的直接控制;而且具有显著的反噬效应,即可以开始,可以进行政治和价值上的拔高,也就是将其贴上所谓皿煮的价值标签,但是难以叫停,没有什么欧美的政治人物,能够在政治上真正承受全面接受莫斯科停止行动要价带来的政治后果,甚至难以满足乌克兰以加入北约为核心的停止交战行动的安全保障要求。

整个俄乌冲突,一旦启动,就像一个巨大的流沙陷阱,缓慢但坚定的把所有各方都纳入其中,并持续拖向某种更加致命的前景。要全面跳出,在当下的欧美国家,除非能够全面重构俄乌冲突的认知图景,否则对于任何政治领导人来说,都意味着彻底放弃自身的政治声望与前途。这种决断能力,在当前的欧美国家,并不具备。

5、基辅与华盛顿的隔空互呛,可能对特朗普政府,产生意料之外的突破效果。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打造的无所不能且可以突破一切常规限制的超人人设,可能会在基辅,撞到意料之外的铁板。从总的出发点上来说,特朗普对于俄乌冲突的认知,以及希望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总体目标,很难说是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实践这种战略。由于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其实并不具备应对和解决此类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导致的后果是,特朗普轻易的启动了谈判进程,并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很显著的低级错误:

在对俄罗斯方面,特朗普及其团队,从一开始就亮出了底牌,即美国不会直接下场。由于欧洲并不具备在脱离美国支援的情况下,单独面对俄罗斯战略压力的能力。这等于让莫斯科具备了对于实力博弈最终结果的乐观预期,在这种预期的支撑下,加上俄罗斯正在俄乌冲突的正面战场上,不断取得更加有利的战术态势,所以,莫斯科并不认为有必要修改自己的要价,以取得谈判的实质性进展,毕竟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俄罗斯认为完全有能力从战场上去拿。

更加让特朗普及其团队尴尬的是,基辅的泽连斯基,也在某种程度上看穿了华盛顿的底牌:华盛顿想的是,要拿到一个可以在政治上被解释为赢得冲突的停战结果,而不想被解读为华盛顿在乌克兰问题上,向莫斯科全面投降。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泽连斯基就会认为,所有所谓极限施压的威胁,无论是停止星链,又或者是真的彻底切断军事援助坐视乌克兰在战场上全面溃败,都只是一种心理上施压的手段,而难以变成真正的行动,那么乌克兰要做的就非常直接,一方面,在外交上坚持华盛顿必须提供加入北约为核心指标的安全保障,这种要求具有西方政治意义上的正确性,难以被直接拒绝;另一方面,在谈判中坚持任何不具备以提供安全保障为交换的各种要求,比如那个从50%上升到100%的矿产资源索取要求,这种举措甚至在美国国内,都是可以得到相当政治支持的“正确主张”;剩下的,就变成了残酷的“两个水管”竞争:看是乌克兰在战场上先彻底崩溃,还是华盛顿在政治意志以及坐视乌克兰战败后果导致灾难的计算结果面前,改弦更张,提出更加有利于乌克兰和基辅的新条件。

这个局面,对于特朗普来说,是尴尬,困难甚至是灾难性的:如果面对现实,改变要价,特朗普要维持的有别于拜登政府的政治形象,就会破灭,基辅地堡男孩,就会成为戳破特朗普国王新装的小朋友,让莫斯科以及全球,见证特朗普的裸奔时刻;如果坚持极限施压,最终导致乌克兰全面崩盘,不仅政治上坐实了特朗普是普京宠物的戏谑传言,而且同样导致美国无能拯救乌克兰的直接后果,可能导致美国霸权的安全承诺,面临某种难以控制的多米诺效应。特朗普的机会,目前来看,主要在于美国是否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在很短时间内,在乌克兰内部找到替代性的人选,替代泽连斯基主持局面,推动与俄罗斯的进程,而讽刺的是,最具备这种能力的机构,也就是USAID,因为卷入美国国内的两党政治,正在遭遇特朗普和马斯克的系统性的清算,而且还波及到了兰利那条线,客观上这会在短期内实质性的瘫痪美国在乌克兰采取类似行动的有效能力,对于特朗普来说,这同样是非常尴尬的。

同样微妙的是,美国国内围绕给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实践,形成了巨大的获取直接利益的群体,这个群体,又深刻的嵌入在美国的制度与体制之中,由此可以形成巨大的抗性,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形成的惯性驱动,无论是特朗普还是马斯克,都难以形成实质性的冲击,更不要说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和调整了

6、动荡的世界期盼和平,持续超过1000天的俄乌冲突告诉世界,和平是珍贵且脆弱的,一旦被扰动,就很难轻易复原。世界期盼和平,但很显然,除非各方真的能够在认识上统一到东方某大国提出的主张与安排之中,否则,全球可能不得不为美国主导下的欧洲安全治理结构的系统性失败,即由北约和欧盟双东扩导致的俄乌冲突,持续支付代价。这或许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悲剧之一,同样的,也促使人们不断思考,未来,如果要真正实现与维系全球的和平、安全以及发展利益,应该如何在不同大国的主张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历史会持续证明,东方大国提出和倡导的理念,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正确和有效的主张,值得所有人,所有国家,共同支持与协同努力。

期待和平早日降临。

 

相关新闻